大国工匠周创彬不为繁华易匠心积跬步以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张妍刘育銮谭彪邢浩刘耀中

劳模是旗帜,榜样是力量

昂首走过“创业十年”的大鹏新区,在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带领下,全区上下勇担使命、砥砺前行,正奋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创新标杆。

新区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来自各行业各领域劳动者的接续奋斗,而劳模、工匠正是其中的代表者,他们在各自领域和行业深耕细作、笃行致远。新区也为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沃土,已累计培育选树全国、省、市劳动模范和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8人,8个单位获市先进集体、五一劳动奖状和“工人先锋号”等集体荣誉,建成省、市、区级劳模人才创新工作室11个。今年,大鹏新区又有9人荣获全国、省、市劳动模范和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个单位分别荣获“深圳市工人先锋号”和“深圳市五一劳动奖状”。

什么是劳模精神?什么是工匠精神?他,扎根祖国核电事业,深入一线精益求精地解决技术难题,沉下心来带领团队勇攀技术高峰,择一事终一生;他,以挺身而出的坚毅,徒手从废墟中刨出生命通道,在超强台风天里以血肉撑起的“生命之舟”,守护生命初心不改;他,用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敬业,始终不退的军人本色,扶贫路上勇当“开路先锋”,将心比心化解群众烦恼,为民担当风雨可度;他,成就他人的奉献,一路奔跑、一路实践,为优质教育资源推广普及与多元化发展持续奋斗,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灵魂唤醒灵魂;他,默默无私的坚守,十数年如一日,不分昼夜,用脚步丈量,用青春守护这一方红色热土。

年5月1日是第个“五一”国际劳动节,大鹏新区总工会将从4月30日起至5月4日推出《大鹏工匠》系列报道,展示5位来自大鹏新区各行业劳模、工匠的奋斗故事,他们来自新区最具代表性的行业,如能源业、教育界,还有基层一线的社区书记、网格员,以及消防救援人员,他们还将组成新区首届劳模讲师团,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走进学校、走进单位,开展线下宣讲,发挥劳模工匠的“传帮带”作用。

年获奖名单: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郑海周大鹏新区消防救援大队消防员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李凯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主任操纵员

深圳市五一劳动奖章:

黄伟志东涌社区党委书记祖友军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红沿河项目部调试技术专家李树海深圳市晶峰晶体科技有限公司行政主任党永强佳兆业可域酒店安保领班刘坚基深圳市大鹏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员、副主任医师陈家欣大鹏公安分局反恐怖与机动训练大队辅警何科茂深圳市大鹏新区大鹏街道三十二号主厨私房菜馆出品总监,“粤菜师傅”深圳市工人先锋号深圳荻硕贝肯精准医学有限公司医检服务事业部深圳市五一劳动奖状斯比泰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葵涌分公司

01:32

周创彬,男,汉族,年12月出生,中国共产党党员,大学专科,现任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调试中心副总工,研究员级高工。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大鹏新区鹏程优秀专家和鹏城工匠等荣誉称号。他发明过专利十八项、一项中国专利金奖和一项中国专利优秀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年,获中华技能大奖,使深圳市和中国广核集团在该奖项上实现突破,被媒体誉为“工人院士”。

“我所理解的‘工匠精神’,就是每天在自己的岗位上执着专注地做事,技术上做到精益求精,只要每天有一点点进步,都是在超越自己、刷新纪录。”中国广核集团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调试中心专项试验资深专家周创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年,周创彬获得了“第十四届中华技能大奖”,不仅超越了自己,更实现了深圳市和中国广核集团(以下简称“中广核”)在技能人才国家最高奖项上的突破。

“这辈子注定是核电人,这辈子就干这一件事。”年,17岁的少年周创彬便立下志愿,要为祖国核电事业贡献毕生的精力与才华。那一年,他考取了北京核工业学校。从粤东农村来到首都北京后,周创彬视野更开阔了,思维更活跃了,每天如海绵一般不断吸收知识,学校图书馆里新到的专业书籍总是被他借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专家的课堂上总能看到他的身影。

年,周创彬加入中广核,他发现身边同事很多都有本科以上学历,不少还去过法国培训,而自己只是一名中专生。只有奋斗才有出路,周创彬一边如饥似渴地补充各种专业知识,一边寻找自我提升的通道。工作之余,他参加了华南理工大学的自学考试,并在年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大专文凭。

两年的刻苦学习,让周创彬拿下了核电站操纵员执照考试的“敲门砖”,更让他掌握了触类旁通的自学之道。

年,33岁的周创彬攀上了人生的第一个技术高峰,他废寝忘食4个月为国内核电机组第一次完整“十年大修”完成了运行准备,填补了国内大型核电机组无水压试验运行程序的空白。

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需要研制全新数字化总体运行程序,这是国内首次开发核电站数字化运行程序。周创彬带领总体程序数字化小组成员攻坚克难,借鉴国外经验,研究出了一套具有大亚湾特色的总体程序数字化方法,并推广到红沿河、宁德和阳江等核电站,有效解决了我国核电站自主运营的核心关键环节,为核电批量化建设运营提供了可靠保障。

随着国内核电技术渐趋成熟,中广核进入多基地建设阶段。多个核电机组联调工作的同时开展,使周创彬长年奔波在各项目现场,深入一线解决技术难题。

在红沿河核电站1号机组和宁德核电站1号机组冷试开始前,千伏主电源仍无法实现可用。周创彬经过大量考察分析和周密的负荷计算,给出了在主电源不可用的情况下,使用辅助电源供电进行冷试的方案,并编写了详细的冷试失电应急操作程序,成功实施试验,避免项目建设进度发生重大延误,同时提高了安全性。

作为全球EPR(欧洲压水堆)三代核电机组首堆,台山核电站采用了很多新设计,给现场调试带来巨大挑战。年末,在台山核电站1号机组冷态功能试验即将启动之际,周创彬像钉子一样钉在现场,事先察觉到稳压器安全阀主阀体盲塞密封会导致一回路抽真空不成功。由于这个问题极其隐蔽,在场的外国专家都竖起了大拇指,设备厂家也称没有想到。

华龙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在中广核华龙一号示范项目防城港二期工程建设过程中,周创彬全身心投入,为自主化的三代核电技术早日投运做准备。他带领团队结合华龙技术特点提出的一回路水压试验供电方法,于年成功获得英国知识产权局授权,成为我国核电调试领域的首个英国发明专利。

凭借执着专注的态度,周创彬先后取得了18项发明专利、1项中国专利金奖和2项中国专利优秀奖。

“专利只是工作中的‘副产品’,核心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周创彬带领着同事们不断摸索学习,解决各种现场调试技术问题,成为了大家亦师亦友的“创师傅”。这些年来,通过“传帮带”,“创师傅”培养出来的核电工程师不下百人。

年10月,由省工业工会命名的“周创彬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创师傅”走进了多所职业院校,宣讲劳模工匠精神,以榜样的力量激励青年成长、成才。

尽管已被誉为“工人院士”,但在年,周创彬还是义无反顾地重返校园,成为了广东工匠学院首届劳模工匠本科班学生。经过3年苦读,51岁的他终于戴上了学士帽,成为了标准化工程专业班唯一被授予学士学位的学员。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广东省劳动模范、南粤工匠、鹏城工匠……面对多个荣誉,周创彬不为繁华易匠心,积跬步以至千里。

审读:喻方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4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