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子三项工程下好民生大棋

四川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220301/10361739.html

「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政府部门给我们免学费,培训也非常专业,现在我一天的护理薪酬涨到了多元。”说起今年参加的养老护理培训,年开始从事家政服务的丁淑群用“为我打开了一扇新大门”来描述。眼下,她已经开起了自己的家政公司,还鼓励姐妹们参加培训,一起提升技能、提高收入。

打开这扇大门的,正是三项工程之一的“南粤家政”工程。今年,梅县区将“深入实施‘粤菜(客家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列入年度十件民生实事,着力加强技能培训,壮大人才队伍,促进就业创业。

“六稳”之中就业为首,“六保”首位仍是居民就业。正如围棋布局讲究以小见大、积小胜为大胜,梅县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三项工程”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落子、扎实布局,从“小切口”中办好民生“大实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南方日报记者黄韬炜

通讯员曾健锋冯森达王雅

强培训

今年已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人次

秋日清晨,步入位于五洲城的梅县技工学校,柏油校道两旁绿树成荫,温暖的阳光洒落在灰白相间的教学楼上,“知识丰富人生技能改变命运”几个红色大字分外显眼。步入实训楼内,数控加工实训基地、模具钳工实训车间、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及粤菜师傅实训中心等功能室依次映入眼帘。

走进粤菜师傅实训中心内,师生间的交流声、油锅里的翻炒声、砧板上的切菜声、餐具里的搅拌声交织在一起,头戴厨师帽、身披围裙的学生们正在各自的位置上忙碌。另一头的面点区里,授课老师正在演示面点的做法,周围围满了目不转睛的学生。

“这里就是梅县区投入万元打造的粤菜师傅实训中心,烹饪专业也是我们学校的职业教育重点专业,下一步我们还计划打造‘大师工作室’。”梅县技工学校副校长陈清兰介绍,该校还与梅县区美食协会、相关餐饮企业加强校企合作,构建“工学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受爷爷的影响,从小就对烹饪感兴趣的周文源8岁就能进厨房烧菜,去年,他专程从五华来到这里,报读了烹饪专业。“这里不仅免学费,理论、厨房管理、热菜、面点、雕刻,每一门课程都很实用,老师教得也特别细致。”在不久前举行的梅县区客家菜“三名工程”(即“名师、名店、名菜)评选活动暨技能大赛中,他还拿下了传承组一等奖,“这是我在烹饪领域拿到的第一个奖项,对我来说是莫大的鼓舞,希望能学有所成,将我们的客家菜发扬光大。”周文源说。

“让每个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出得去、用得上,是学校的办学宗旨。”梅县技工学校校长陈其仁说,目前该校共开设有数控加工、汽车检测与维修、烹饪、电子商务、幼儿教育等专业,在校学生约多人,就业率达99%以上,“下一步,我们还将依托粤菜师傅实训中心,面向社会开设家庭餐制作培训,以此推动就业创业。”

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技在身。依托梅县技工学校强化技能培训,是梅县区深入推进“三项工程”的一个缩影。

今年,梅县区将实施“三项工程”列入了年度十件民生实事,计划培训“粤菜师傅”名,带动人次以上实现就业创业,完成各类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人次以上,开展家政服务类培训人次以上,促进人次以上稳定和新增就业创业。今年1月至9月,该区已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人次。

在“南粤家政”工程方面,梅县区于今年3月印发了《梅县区“南粤家政”工程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将“南粤家政”工程各项任务进行细分化解,并建成了2个“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示范站,全面打造“技能培训+推荐就业+家政服务”的全链条家政社区服务。

目前,全区共有广润职业培训学校、利民职业培训学校等7家具备“南粤家政”培训资格的机构,深入开展居家服务、母婴服务、养老服务、医疗服务四大重点项目培训,为解决“一老一小”问题培养专业人才。截至9月,梅县区累计开展“南粤家政”培训人次,其中母婴服务培训人次,养老服务培训人次,完成全年培训计划的.76%。

稳就业

推动平台建设促进就业创业

10月9日,商务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家政兴农行动计划(-年)》,提出7项22条工作举措,旨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行业数据显示,年中国家政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目前,我国家政行业从业人数超过0万,约有90%的人员来自农村地区,而全行业服务缺口仍在0万人以上。

“家政行业具有就业门槛较低、就业容量较大等特点,在吸纳农村劳动力方面有广阔空间。”业内人士指出,培育壮大“三项工程”之一的“南粤家政”服务业,将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同时,也能更好满足城市巨大的家政服务需求。

在这方面,梅县区早已落子布局。

今年8月,梅县区府前社区“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示范站在梅县区怡景豪园小区正式揭牌启用,这是梅县区民政和人社局推进“南粤家政”工程指导建设的首家基层服务示范站。

记者在该示范站看到,站内设有培训室、实操室、多媒体功能室等区域,不少居民正在咨询相关家政服务。梅县区家政服务行业协会会长卢静介绍,目前,示范站可提供母婴护理、婴幼儿照护、医疗照护、家居保洁、家电维护、家教等专业型服务,致力打造“15分钟家政服务圈”。

“除此之外,我们还采取‘技能培训+推荐就业’的服务模式,可免费为社区群众提供技能培训、就业推荐等服务,实现家门口就业。”卢静说,同时,该示范站还建立梅县区家政服务行业协会法律咨询站,为辖区内家政服务人员和家政消费者提供权益保护支持。

不仅如此,梅县区还在梅县区骅锋安琪职业培训学校打造了全区第二家“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示范站,目前各项建设已经完成,将于近日揭牌启用。

平台建设“接二连三”,就业创业“有声有色”。丁淑群便是梅县区实施“南粤家政”工程的受惠者之一。年就从事家政行业的她坦言,从业初期由于没有接受过系统培训,专业水平有限,薪资仅元/天。

“这两年,政府部门不断鼓励我们参加培训、提升技能,给我们免除学费,考试合格后还颁发人社部门认证的资格证,自己的竞争力上来了,薪资当然也蹭蹭地涨。”丁淑群笑道。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梅县区深刻意识到,实施“三项工程”的目的就是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梅县技工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在就业方面更是不遗余力。“学生毕业后,学校会将他们推荐到本地和珠三角的餐饮单位就业,应届毕业生薪资大多在至元,还有很多学生‘炒’出了新房、新车、新事业。”该校烹饪专业教师黄永豪说。

此外,梅县区还在加强就业创业服务、优惠政策支持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加大技能培训、社保补贴、开业指导、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推动“三项工程”走深走实。

促发展

打造富有特色的“三项工程”品牌IP

“哦!那个厨师村!”提起梅县区城东镇玉水村,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反应。作为全省首个“广东厨师之乡”,玉水村半数以上的家庭有成员外出从事餐饮行业,遍布全国27个省市,年薪20万元以上的厨师超百人。

从昔日污水横流的“煤炭村”,到今日的“广东厨师之乡”“广东粤菜师傅名村”,玉水村的蝶变,得益于“粤菜师傅”工程的深入推进。

年,乘着“粤菜师傅”工程的政策东风,梅县区全面启动“客家菜师傅工程·十个一系列活动”,成立了玉水厨乡烹饪协会、大师工作室,创办了“粤菜师傅”培训基地。

“我们采取‘政府组织、名厨授课、村民参与’的形式开展培训,把玉水厨师创办的企业打造成孵化基地,形成‘名企出名厨,名厨带名徒,名徒联名企,名徒成名厨’的良性人才培育模式,实现以厨脱贫、以厨兴村。”玉水村党支部书记郭国青介绍,截至目前,该村已举办培训班5期,培训学员多人次,让乡土人才有了更广阔、更有前景的发展平台。

在此基础上,梅县区持续探索“粤菜师傅+乡村旅游”模式,引进小蛮牛生态农业发展公司,发展农家乐、民宿、特色餐厅等上下游产业,培育富民兴村产业。目前,小蛮牛综合体厨师培训基地、客家民宿、特色餐厅等项目建设已经初具规模。此外,为方便游客品尝厨乡美食,村中还开办了2家农家乐,解决了25名村民农闲期间的就业问题。

为进一步打造富有梅县特色的“粤菜师傅”工程品牌IP,梅县区还计划将人民南路打造成网红美食街,并在此建设“客家腌面”粤菜小吃美食展示厅。同时,对“客都人家”梅江花月夜美食街进行升级改造并宣传推广,推动梅州饮食文化传承与发展,让客家菜做优做精、做强做大。

在“南粤家政”工程方面,农村劳动力“出不来、留不住、干不好”一直是突出难点,消费者找家政服务员“找不着、找不起、找不好”始终是痛点堵点。

为此,在创新家政人才培养机制、推行“南粤家政+社区服务”便捷模式的基础上,梅县区民政和人社局于今年5月引导建立了梅县区家政行业协会,鼓励具有代表性的家政企业为梅县区家政服务业开创新局面,并充分发挥协会在行业指导、行业自律、政策宣传等方面的作用。

“协会的成立,打破了以往家政企业各自为政的局面,形成了抱团发展的格局,这样一来,也能为家政消费者、服务人员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卢静介绍,目前,协会旗下共有30多家会员单位,同时还开发了集家政服务、教育培训、求职招聘、法律援助等功能于一体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