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炒饭、炸凤尾虾……这些菜品现在是藏餐厅阿若餐吧大厨嘎玛的拿手菜。
藏餐厅端出了粤菜,这是怎么回事?
嘎玛是西藏林芝市察隅县人。今年7月,他从林芝市技工学校粤菜师傅培训班结业。“学会做粤菜,给餐厅增加点特色,也能增收嘛!”这位35岁的藏族汉子皮肤黝黑,说话声音洪亮。
在林芝,越来越多的农牧民和嘎玛一样,通过技能培训,实现转移就业,成为建筑工人、电焊工、家庭旅馆从业者、家政人员……增收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藏餐厅来了粤菜师傅
年8月,嘎玛在林芝工布民俗街开了这家餐吧。今年6月下旬,嘎玛听说林芝市技工学校开办了免费的粤菜师傅培训班,第一时间报了名。
在20几天里,为了让20名从未接触过粤菜的学员掌握粤菜烹饪技艺,粤菜师傅培训班的两位粤菜大师特意设计了17道粤菜菜式,经典易上手。
“一技在手,就业不愁。”林芝市技工学校校长朱百家说,“只要学会了,开一家餐馆没问题。”
过去,林芝乃至整个西藏都缺少一所高水平的技工院校,技能人才相对缺乏。今年6月23日,林芝市技工学校正式揭牌成立。学校由广东省对口支援,引入广东优秀师资力量,共设置5大类22个专业,可以同时满足人的培训需求。至此,西藏地级市技工学校的空白终于填上了。
“林芝市技工学校坚持技工特色和本地特色相结合,举办了粤菜师傅、装挖机等多个职业技能短期培训班,累计培训人。”朱百家介绍,除了已有面向大众的实用技术专业,学校还将开辟地方特色专业,如藏香、氆氇、木雕等制作专业,创新和规范传统工艺流程,培养一批民间大师。
在朱百家看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学员走进校门,这些曾经的农牧民会发现,自己除了放牧、采药材,还能掌握一门技能,人生的道路也就有了更多可能性。
“定向就业”的“订单式”培训
在林芝市技工学校,除了粤菜师傅培训班,公路养护、焊工、挖掘机等6个培训班今年也迎来了名学员。朱百家告诉记者,学校“招生即招工,入校即签订就业协议”。
这种“定向就业”的“订单式”培训,正是林芝为拓宽劳动者增收渠道、实现劳动者稳定致富脱贫的一项新举措。林芝市八一镇加乃村村民罗子豪因此实现了从农牧民到建筑工的身份之变。
32岁的罗子豪家有4口人,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前,家里靠着罗子豪帮人跑运输,每年有一两万元收入。
今年6月初,罗子豪参加了林芝市人社局组织的“订单定向”培训。他第一次走出高原,来到山东,在蓝翔技师学校参加了为期45天的钢筋工培训,学费全免,吃住全包。结业后,山东蓝翔技师学院和西藏技师学院为他颁发了职业资格证书、进修卡和毕业证书。
像罗子豪这样经过“订单定向”培训归来的共有27人,他们是首批派出培训的人中最早回来的一批。学成归来后,这些曾经的农牧民在家门口参与拉林铁路的建设。拉林铁路是川藏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林芝的第一条铁路,预计明年7月1日通车。
林芝市人社局副局长李志平告诉记者,此次“订单定向”培训由林芝市人社局牵头,西藏技师学院指导支持,川藏铁路公司提供“订单”岗位,政府全额补贴“送出去”培训,培训合格后“定向”就业。劳动者就业上岗后月工资待遇将达元以上,享受社保待遇。
培育“永远不走”的技能人才队伍
今年5月,林芝制定下发《林芝市年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方案》,提出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要培育一批本地技能人才队伍,全年要开展各类技能培训1.53万人以上。巴珍就是受训学员之一。
39岁的巴珍是林芝市错高乡错高村村民。年,错高村为开展传统古村落保护实施整村搬迁,巴珍一家在年藏历新年前搬进了新居。
为了提高搬迁后村民的劳动技能,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错高村所在的工布江达县于年和年分别组织村民参加劳动技能免费培训,内容包括厨师和家庭旅馆经营。随着错高村旅游业的发展,巴珍原本就琢磨着把自家楼房打造成民宿,在得知村里有20多个培训名额后,她赶紧报名了家庭旅馆经营培训。
“给我们上课的是3位林芝市职业技术学校的老师,从服务礼仪、日常环境卫生到家庭旅馆办证程序等,老师们都做了详细的讲解。”巴珍告诉记者,今年4月,她拿到了结业证书。如今,自己的家庭旅馆办齐了各类证照,正式开张了。
巴珍的家庭旅馆坐落在国家5A级景区巴松措湖畔,二层小楼透着浓浓的藏式风情。“民宿一年能有五六万元收入,比以前翻了一倍。将来还想再扩大经营规模,多接待些游客。”巴珍望着远处的雪山,语气中充满了期待。
今年以来,林芝开展农牧民技能培训人,实现农牧民转移就业人、人次,转移就业收入万元。“我们还将紧扣市场急需紧缺人才需求,实施精准化农牧民转移就业培训专项行动。”李志平告诉记者,“未来,林芝会有更多‘金牌月嫂’‘金牌保洁员’,也会有更多‘金牌电商专员’‘金牌保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