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坎区人才驿站里,青年们正在奋斗。姚瑶摄
市民参观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姚瑶摄
近日,金沙湾一派热闹。运动员们解缆、升帆、起航……在碧波粼粼的海湾中驰骋出一番天地。晴空之下,彩色风筝天上飞舞,白色帆板海上逐浪。这是广东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帆船比赛现场,来自广州、深圳等13个城市代表队共多名运动员汇聚于金沙湾,展开激烈角逐。海湾周围,一大批青年正在观赛,时而呐喊,时而欢呼,让本就热闹的金沙湾更显青春活力。
这场运动员乘风破浪的比赛,也是赤坎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在新时代浪潮奋楫扬帆的缩影。近年来,作为湛江中心城区,赤坎倡导青年优先发展原则,以首善标准全力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从“千年古商埠”到“中国营商环境百强区县”再到“中国最美网红打卡地”,赤坎正踏出一条青年和城市有机融合发展之路。
今年,赤坎全力推进青年相关的民生项目,营造青年社会发展氛围,通过实施青雁、青创、青志、青文、青护“五青行动”,加快打造美好、智慧、魅力、活力、幸福的“五新赤坎”。在赤坎区委、区政府的努力下,赤坎青年发展和城市建设相辅而行。今年6月,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共青团中央等部门正式发布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县域)建设试点名单。赤坎成为粤西地区唯一入选县域。
湛江首善之区,建设活力之城,青年逐梦正与赤坎城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实现同频共振。
●姚瑶莫滢荻杨子江
舞台广阔
让青年逐梦绽放异彩
走进湛江市智圆谷科技企业孵化器中心展览馆(以下简称“智圆谷”),只见墙上贴满海洋环保、新能源、农业科技等领域孵化企业的创新成果。智圆谷现有在孵创业企业家,孵化成功率达85.3%,并以创业带动就业,提供就业岗位余人,是湛江首家由“政府引导、民企投资、市场化运作”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据负责人苏楠祺介绍,智圆谷专门为退伍青年等群体提供从企业申请到科学技术指导的一站式创新创业孵化服务。这是赤坎为青年逐梦搭建广阔舞台的努力之一。
在另一个孵化中心,湛江市首个由村集体参与投资的创新创业综合体——赤坎区人才驿站,也能看到青年忙碌的身影。人才驿站通过社团、APP、访谈调研等实践,收集整理湛江高校学生创业群体的服务需求,根据其阶段、项目整合服务资源,量身制定大学生创业服务包。
目前,赤坎咬定创新不放松,研究制定支持青年创新创业10条激励措施,建成国家、省、市级青年创业创新孵化平台7个、众创空间6个,吸引年轻人前来创业就业,推动赤坎经济体系提质增效;深化政产学研合作,促成孵化平台与本地高校签订《创新创业校企合作框架协议》,为青年提供实习岗位和创业支持。
青年是社会上最具创新活力的群体,城市要发展,青年首先要发展。在各种创业孵化平台和激励政策加持之下,青年逐梦绽放异彩,赤坎创新活水喷涌成潮。
服务齐全
满足青年多样化需求
近日,在年市区第一批公租房摇号分配直播现场,两位轮候对象代表紧张地等待摇号结果。本次公租房位于赤坎的房源有多套,为青年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
今年,在团赤坎区委的统筹下,赤坎“青年之家”的建设如火如荼,多维度回应青年在住房、婚恋、心理咨询等方面的诉求,完善青年人才激励政策,让青年“愿意来、来得了、留得下”。
赤坎区人才驿站举办青年联谊会、交友沙龙等活动,年轻人唱歌跳舞玩游戏,欢聚一堂;在赤坎区文化服务中心,免费开放的艺术功能室里传来动人合唱声,青年们在宽敞大气的教室里感受艺术之美;心理健康服务热线接通中,心理专家温声细语地解答青少年的成长困惑;“青年云支教”线上课堂里,大学生志愿者们学以致用,用专业知识浇灌祖国花朵……
另一边,在“粤菜师傅”的培训现场,年轻的厨师们正聚精会神地听讲师传授经验。据悉,赤坎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大工程,累计举办各类培训和讲座场,完成培训人次,为湛江企业输送了大批专业技能人才。
从居住条件优化到专业技能培训,赤坎多举措服务青年高质量发展,满足青年多样化发展需求,给推动城市发展的生力军一个温暖的“家”。
培根铸魂
新时代英才学在赤坎
容秋燕是一位“老”志愿者,从事青少年爱心帮扶工作已超过十年。每周末,她积极组织志愿者们为有心理健康障碍的孩子进行爱心辅导,偶尔还会走进校园,开设关于儿童食品安全的讲座。为志愿工作忙碌,已成为她生活的常态。
在赤坎,很多青年志愿者像容秋燕一样为儿童教育费心尽力。近年来,赤坎开展“青志行动”,指导成立10余家民间志愿组织,吸纳2万多名青年注册成为志愿者,开展儿童教育、社区服务、创文巩卫等各类志愿服务多场次。
来自岭南师范学院美术专业的郭馨媛主动报名参与“青年云支教”志愿活动,“通过线上教导学生,我自己也能收获教学技能的进步”。如今,“青年云支教”成为师范大学生教学实践平台,助力未来教师优质成长,推动优势教育资源不断涌向乡村、涌向基层薄弱地区。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赤坎营造公平优质的教育环境,让“幼有所育,学有所教”。赤坎打造“学在赤坎”优质品牌,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年1—9月教育总支出万元,全年计划新增学位个;办好全国示范性“家长学校”,成立亲子“悦读”会,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配套政策;与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地方高等院校结对共建,推进16个学位建设项目,成批打造优质公办学位。
“学在赤坎”不止步于儿童教育,还构建青年思想教育平台体系,开展系列青年主题宣传宣讲、党员干部培训班、党史学习教育等,引导青年听党话、跟党走,吸引青年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培育了湛江市内年纪最轻、学历最高的基层班子——调顺村“两委”干部。
调顺村党支部副书记黄文超今年28岁。他时常下户走访,和党员、村民、村小组长讨论乡村治理想法,“我们团队都是90后,也基本都是大学生,用自己的专业和经验创新乡村治理模式”。
以文促旅
让城市更有“年轻味”
夜晚,走在赤坎的街道上,一边城市高楼灯火璀璨,一边老城小巷烟火缭绕,街道熙熙攘攘,年轻人结伴而行。作为湛江首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赤坎这座“千年古商埠”持续迸发新活力。
近年来,赤坎加快推动古商埠片区活化改造,推进“一群历史建筑、一系列展馆、一串古井、两条古码头”保育活化,赓续湛江文化基因;在建设中融入更多青年元素,开发功能丰富、潮流时尚的城市综合体,打造青年“强磁场”,焕发城区“年轻化”。不久前,金沙湾商圈被认定为第三批广东省级示范特色步行街(商圈)。
随着旅游消费的主力年轻化,赤坎文旅产品不断更新迭代,“古埠赤坎”旅游、“食在赤坎”旅游等全域旅游大品牌声名鹊起,年轻游客市场继续被开发。
打开手机,点进赤坎一机游智慧小程序,随即弹出开发电子讲解、实时信息推送等个性化服务;在街头,随处可见打卡景点指示牌、景点标识等旅游标识系统;在全域旅游集散中心,民生配套服务设施完善,古色古香的建筑成为“网红打卡地”;文化遗址飘书香,陈明仁将军旧居华丽变身为城市书屋,成为年轻人休憩读书的文化驿站。
乘着文旅融合的东风,赤坎旅游产业乘势而上。老街文化历经岁月沉淀更显醇香,新晋城市园区散发青春气息。赤坎吸引外地游客之余,也让本地青年认识到,最美的风景不只在远方,还在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