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湘粤菜火是必然鲁菜表面名气不大,

北京医院治雀斑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13938103185511551&wfr=spider&for=pc

我们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无论哪行哪业,经历了数千年的经验积累,也都有了各自的独特文化传承。今天我们就要说一下“菜肴”文化,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民以食为天的概念,而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中华饮食文化,不仅要能填饱肚子了,还要看着美,闻着香,吃到嘴里味道口感好,更重要的还要养生,注重营养搭配,而且根据季节变化也变着花样来吃合适的菜。

由于各地域的环境差异,展现出的特色也不同,到了现代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中华菜谱,总结出了八大菜系。

八大菜系: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

现在市场上属川菜,湘菜名气最旺,川菜馆,湘菜馆遍地都是,原因在于它特色鲜明,那就是“辣”。首先,辣椒传入中国比较晚,是明朝末年传入中国的,而且自古以来人们吃饭主要口味还是以温和中性为主,辛辣吃的少,或者说只当成佐料,调味品使用,就算是现代也是这样,谁家也不会拿着辣椒当主要口味,你的嘴能受得了,胃能受得了吗?所以,当家家户户都以温性口味为主的时候,“辛辣”就显得那么独特,让人过口难忘。例如一家人出去下馆子,他们吃惯了温性的家常便饭,就想出去找点刺激的,独特口味的馆子,那川菜馆,湘菜馆就成了首选。

第二个原因在于川菜、湘菜的做法相对简单,没那么多的工序,成本小价格也就便宜,成菜快,适合快产,量产,所以很容易做成餐馆,最适合大众的消费趋势,好吃还不贵。渐渐的人们就对川菜馆湘菜馆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本人早期也是经常去川湘菜馆,真是为了那股辣味,奔着独特,刺激去的。后来慢慢的感觉真的一般,真的好吃吗?除了辣,别无新意,后来提到川湘菜馆我就不想去。无奈的是现在出门吃饭,像点样子的中餐馆也就属川湘菜馆,根本没得选,剩下的就是吃不起的大酒楼了。

剁椒鱼头

再来看下粤菜,粤菜也是相当火的,他主要以清,嫩,爽,滑为特色,以煲汤,蒸煮手法为主,菜式显得很精致,少油,菜显得很干净,食材也都是大众食材,整体给人一种小家碧玉,淡雅清香的感觉。

如果问粤菜为什么火,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它“清香”。上面说了平常百姓家都是以“温和中性”口味为主,川湘菜就是“辛辣”,代表了一个极端。而粤菜却是代表了另一个极端,“清香”。如果说出门下馆子,吃腻了辛辣的,人们就会必然性的转念去吃些清淡的,粤菜和川湘菜是对立的两个极端,是人们饮食规律中的两个停顿点,折返点,人们吃完今天辣的,明天就想去吃淡香。这三种菜系现代最火不是没有道理的。

北京烤鸭

现在看来川,湘,粤菜是火的不要不要的,但是,八大菜系的首位却是~鲁菜,就因为这个排名,让很多喜欢川湘粤菜的朋友都很不服气,什么鲁菜,有名无实,没什么名菜,又不好吃,大街上连个鲁菜馆都找不到。。。那么鲁菜真的是有名无实,甚至无名无实吗?NO

鲁菜,是起源于山东的齐鲁风味,是中国传统菜系中唯一的自发型菜系,是历史最悠久,烹饪技法最丰富,难度最高,最见功力的菜系,讲究“五味均善,唯中唯和”

也就是我所说的中性温和的口味。绝大部分中国人,不对,差不多全世界人都是以中性温和口味为主,只对口味来言。而在中国,北方大部分人都是鲁菜系的。

黄河鲤鱼

鲁菜这个菜系很大,用四个字来说“博大精深”,(博)是指菜式比较多,花样比较多,烹饪手法比较多,蒸、煮、烤、酿、煎、炒、爆、炝、熬、炸、鼓、腊、酱、蜜等都是鲁菜的手法,当然不是所有都是鲁菜特有的手法,像,烤、煮任何地方都会,远古人都会。像葱炒,蒜爆起锅,吊高汤的就是鲁菜特有的。

(大)是指鲁菜范围大,上可以是皇宫贵族的御膳菜,下可以是百姓家的家常菜,适于的人群最广。

四喜丸子

(精)是指鲁菜的工艺,高端的鲁菜好像一道道的工艺品,厨艺精湛。如果同时给一个不会做饭的人一道川菜谱,和一道鲁菜谱,那这人能做出川菜,却不一定能做出鲁菜,想成为一名鲁菜大厨,没有五年以上的学习经验想都别想,就因为手法技巧种类繁多,对于刀功的要求很高,而现代市场上的厨师,大多是学习了一年半载就忍不住出去工作了,要立马赚钱,还有很多就是厨房打荷起手的。

九转大肠

(深)指的是,菜的营养,学问,功效。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每种食材都有他的药性,怎么配对才能更好的发挥功效,怎么样配对会导致食物中毒,对于各种食材都有深入的研究,毕竟是给皇帝吃的。还有什么季节适合吃什么,不适合吃什么这都是有学问的,这些学问现在看来或许都是常识了,但是好多都是鲁菜研究出来的。

问题来了,鲁菜这么优秀,为什么现在没有其他菜系火呢?为什么看不到鲁菜馆呢?我总结了一下,就是因为鲁菜火过头了,才显得鲁菜不火。这句话是不是有点绕。

一品豆腐

从口味上讲,鲁菜是中性温和菜,适应所有人,大多数家常便饭都是鲁菜,炒个土豆丝,炒个豆芽,炒个辣椒鸡蛋,炒个西兰花,炒个五花肉,炒个鸡块,溜白菜,炖个鱼,这些都是鲁菜范围的,太普通了,普通到人们都可以忽略不计,但是你能说它不火吗?全国还是吃这些菜的人最多吧。

吃这些菜的人多,但和美味佳肴这个词还差点,对,鲁菜当然不止这些菜,这只是基础家常菜。鲁菜的名菜多不胜数,但是寻常人家吃不着起,也没必要吃那么讲究,而且会做的人也少。所以就造成了鲁菜不容易开餐馆,要么太普通,土豆丝,没市场。要么太高端,需要资金大,菜式成本高,费时费力,这个虽然有市场,但却不是大众市场。有时准备一桌鲁菜宴席需要几天的时间。

坛子肉

有人说没有鲁菜馆,不是没有,是因为你没接触到。一般鲁菜馆都是高档酒楼,门口放俩石狮子那种,里面装修的古色古香,给人一种古典大气的感觉。而且鲁菜馆,都不是直接起名叫“鲁菜馆”的,名字都比较典雅,有文化,像什么“楼”,什么“阁”,什么“园”,什么“斋”,什么“轩”。

再这样一个商业化的时代,菜肴也商业化,不像以前专给皇帝做,每一道菜都是有灵魂的菜,细心,精致,色香味俱全。鲁菜在某种意义上象征着做菜的精神,有人说鲁菜是官菜,粤菜是商菜,苏菜是文人菜,川菜是民菜,其实我感觉鲁菜不仅是官菜,也是民菜,其余菜系都是中间菜系,被鲁菜包在了中间。

总结:鲁菜博大精深。既大众,又小众,既是官菜,又是民菜。感觉很近,身为北方人我却没吃过精品鲁菜,因为不会做,上好的食材我也吃不起。感觉很远,却又天天都在吃,平民代表土豆丝。一切皆鲁菜,又没有鲁菜。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此乃大隐。所以鲁菜就像菜系中的一个老大哥一样,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其实苏菜很不错,汇集南北所长,咸中带甜,玲珑细巧,清雅多姿,是文人菜。而且还是现在国宴用菜,只不过不是本土自发菜,大多是文化汇集交流的产物,特别是那条大运河的功劳,明清时期是苏菜的重要时期。

我国从北到南,咸——甜——淡,往西就辛辣,个人见解。不知道大家对中华菜系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评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1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