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盛夏,地面气温高达40多度。
南粤某军港,一艘艘潜艇犹如钢铁“巨鲸”,露出黝黑健硕的脊背,安静地卧在海面。刚结束紧张的战训任务,这群深海霸主正享受难得的小憩。岸上,潜艇兵却没有闲着:从演练复盘到装备维护,从体能锻炼到模拟训练,大家个个精神抖擞、练兵正热。
一艘艘潜艇犹如钢铁“巨鲸”,安静地卧在海面。
潜艇部队具有良好的隐蔽性和突击力,是海军重要作战力量。在海军各兵种里,潜艇兵被认为是最危险的兵种之一。面对冰冷未知的大洋,南部战区海军某潜艇支队始终秉承“出航就是出征,下潜就是战斗”的坚定信念,瞄准实战练兵备战,为祖国万里海疆铸就一道坚不可摧的“水下钢铁长城”。
02:37潜艇兵上岸吃什么?揭秘向“舌尖”要战斗力的“潜艇灶”
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广东省全民国防教育办公室联合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军区政治工作局等单位,组织主流媒体开展“走边关、登海岛、入哨所”国防教育主题采访活动。近日,采访团实地走访这支神秘的潜艇部队,追寻他们的强军足迹,聆听他们的强军故事。
精兵:擦亮克敌制胜的“深蓝利剑”
一艘潜艇长度约百米,短短距离,一般人大概1分钟就能走完。在该支队,很多潜艇兵却花了10多年甚至20多年时间,一直坚守在这“百米战位”。
战位虽“小”,别有天地。拥有18年军龄的“潜艇老兵”徐为贵告诉记者,潜艇内部就像复杂的人体器官,遍布成千上万的管路、阀门、设备,任何一个零件发生故障,在出海执行任务时都可能酿成艇毁人亡的严重后果。
徐为贵的任务就是通过“望闻问切”,为潜艇“把脉问诊”,确保潜艇随时能战。“我们的要求是‘小故障不过夜,大故障连续排’。”他说。
练就“火眼金睛”可不容易。作为机电部门负责人,徐为贵需要对潜艇内部数公里长的管道走向、数百个阀门位置、近千项技术参数了如指掌。刚从军校毕业下部队,为了尽快掌握潜艇的原理构造,徐为贵将被褥搬到潜艇里,爬舱底、摸管路、练封舱。密密匝匝的管路和阀门,他一根一根地走,一个一个地摸。一个月时间,记下了几千字的学习笔记,绘制十几幅系统结构图,掌握了三个专业的设备操作规程,让战友们刮目相看。
一艘艘潜艇犹如钢铁“巨鲸”,安静地卧在海面。
近年来,徐为贵还组织编写了《装备典型故障汇编》。在他带领下,团队自主排故能力得到极大提高,累计自主排除各类大小故障百余项。
鱼雷是潜艇的主要武器之一。作为支队“鱼雷王”,雷弹技师、一级军士长王志国的职责是确保鱼雷“射得出去、打得准”。入伍28年,王志国凭借过硬的专业技能,先后参加过10多次重大演训任务,自行修理维护鱼水雷千余条次。
视线紧跟双手,仔细检查弹体每一寸表面……这是王志国保养雷弹的第一个步骤,处理完“外观”问题后,他还要对内部所有仪器设备运行情况进行细致的检测。
这些年,鱼雷型号不断迭代,对雷弹技师的业务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王志国认真研究技术资料,并虚心向专家请教,确保业务能力“永远跟得上”。“我们要确保每条鱼雷都能达到作战要求,成为战友手中克敌制胜的‘深蓝利剑’。”他说。
深潜:与外军舰机在深海大洋“过招”
“百人同操一杆枪,必须人人过得硬。”潜艇上的每个战位都影响全局、关乎生死。每次出航,都是一场战斗。打赢,靠的是潜艇兵齐心协力。
根据我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昼间环境噪声最高限值为55分贝,夜间为45分贝。在柴油机技师、二级军士长徐刚的战位,噪声比一般环境高出许多。此外,还要忍受40多度高温以及高湿的考验。
柴油机是潜艇的“心脏”,一旦出现问题,潜艇就得“趴窝”。出海执行任务时,遇到这类故障若不能及时排除,结果可能是致命的。
一次,徐刚随艇出海执行任务,潜艇柴油机油管发生泄露,徐刚和战友迅速完成应急处置。此时,已有大量燃油混进滑油中,油温达60多度。徐刚和战友来不及多想,简单做了防护,抄起工具就钻进了油舱里,花了几小时才将污油全部回收。
徐刚说,虽然柴油机舱噪声很大,大家讲话根本听不清,但这些年他早已和战友形成默契:只要比画几个手势,大家就知道对方想要什么、自己该干什么。
开展体能训练。
每次出海,二级军士长刘海根肩上的担子也很重。作为潜艇舱段班技师,他几乎负责潜艇上所有与艇员生活有关的事情。跟刘海根一起出过海的战友,都对他的大嗓门印象深刻。“战斗警报,准备通过危险深度!”宛如洪钟的声音,时刻提醒大家坚守各自战位、随时准备战斗。
刘海根的业务“叫得响、过得硬”。一次随兄弟单位出海执行任务,某设备突发故障,他和战友连续奋战三天三夜成功排故,保证后续任务顺利进行。“我不能说十全十美,但我永远追求完美。”说这句话时,刘海根笑了,笑得底气十足。
“发现敌舰。1、2号发射管——放!”某次演习中,支队一艘潜艇静静潜伏在任务海域,随着艇长一声令下,两枚鱼雷鱼贯而出,准确命中目标……潜艇兵在深潜大洋中,要确保全时待战、随时能战。虽然条件艰苦、空间逼仄,但大家纷纷表示,“能尝到胜利滋味就不苦,能胜任打赢职责就不累!”
开展游泳训练。
在出海远航时,他们还多次与外军舰机在深海大洋遭遇。官兵们自然不会放过每一次面对面“过招”的机会,与对手斗智斗勇,不断锤炼胜战本领。
人民海军忠于党,艇行万里不迷航。出海执行重大任务,潜艇部队经常会组织特别的仪式。去年建党周年,当年7月1日,徐为贵随艇出海执行任务时,就亲历这样的庄重时刻。“身处‘祖宗海’,面对党旗庄严宣誓,那一刻大家心潮澎湃。我们一定会守好祖国万里海疆!”
守护:“小岛厨王”和“海岛夫妻”的等待
潜艇兵每次远航归来,炊事班长、一级军士长侯必双都会给他们准备一顿丰盛的美食。熟悉每条艇官兵口味的他,总会想方设法满足大家的口味。
侯必双的战位在小岛的厨房里。虽然不能随艇出海,但在他眼里,保障好官兵上岸的饮食,让大家吃饱吃好,也是在为提升潜艇部队战斗力做贡献。
最开始分到炊事班,侯必双心里也曾“不得劲”。毕竟,他当初放弃深圳某工厂领班的可观收入,来到部队就是想当一名光荣的潜艇兵。“每个战位都需要人来守护,干厨师也能干出好成绩。”初到战位,侯必双不断调整心态。
随着在潜艇支队待的时间越长,侯必双越发明白“伙食连着战斗力,吃好才能打得赢”的道理。“战友们出海执行任务,经常几十天闷在潜艇里,不见天日,身心压力很大。我能做的,就是用美食帮他们尽快调整。”
侯必双正在准备美食。
俗话说,“众口难调”。每次开饭时,侯必双都会细心观察官兵们的饮食习惯,并征求大家的意见需求,慢慢记下了一本5万余字的烹饪笔记。他总结出很多心得:“看天吃饭”,天冷多炖热乎的汤菜,热天多拌爽口的凉菜;“看活吃饭”,官兵训练量大时,就适当增加肉类品种、加大高能量食品的供应等。
从不会做饭的“公子哥”,到川湘粤菜样样精通的“小岛厨王”,侯必双用28年的默默坚守,让官兵们“暖胃”更“暖心”。
在岛上,有一对“90后”“海岛夫妻”。丈夫张兴义是某勤务船教导员,负责转运物资等工作。妻子邱玲玲是岸勤部二级上士,负责提供后勤保障服务。这些年来,这对后勤“夫妻档”也已成为潜艇兵们温暖的依靠。
夫妻二人的战位在同一个营区,直线距离仅2公里。但因为工作原因,他们时常一两周都见不上面。“我的岗位可能更忙些,小孩的事更多是爱人在操心,说实话对家庭是有亏欠的。”张兴义坦言。“我们都是军人,这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我理解他。”望着丈夫,邱玲玲深情地说。
开展队列训练。
军人的爱有两种,一种是热爱祖国,一种是深爱家人。邱玲玲说,丈夫有次执行任务时带回的两瓶沙子,她一直放在衣柜珍藏着,这是丈夫对祖国、对她忠诚挚爱的信物。
眼下,小岛的高温仍不见丝毫减退,只有海水是凉的。晒足了太阳的“巨鲸”们,正翘首期待着和潜艇兵们的下一次砺剑深蓝。
祁雷
梁钜聪
万稳龙
周卓群李辉凤曾主东
祁雷;梁钜聪;万稳龙
国防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