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青年和粤菜师傅同台,以美食为切入口分享湾区故事
明月千里寄相思,醉是粤味浓!
9月9日下午,在中国传统节日——中秋佳节来临之际,一场别开生面的沙龙活动在广州珠江公园的湾区书屋举行。
品美食、做月饼、感受非遗……来自芬兰、意大利等多个国家的外国青年,不仅零距离体验粤菜文化,还分享了各自的湾区故事。
来自非洲国家布隆迪的Freddy现场学习制作面塑不同于以往的文化交流活动,此次沙龙是以“粤菜师傅”的名义发出邀请,广东省“粤菜师傅”五星级名厨、中青代粤菜师傅齐聚一堂。
粤菜师傅和TA的湾区朋友们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以粤菜师傅名义发出的活动邀请函
让世界爱上广东味
“我最喜欢的一道粤菜,是最近刚刚吃到的紫米肠。”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帅小伙Azim(中文名:阿热)年来到广州旅游,便被这里的美食所吸引,后来干脆留在广州学习电子商务和物流工程。
由于家乡地处中亚,很少能吃到新鲜的海鲜,因此来到广州后,他就对各类海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他口中的紫米肠正是一道用常见的基围虾制作的粤式点心。
紫米肠
尽管食材普通,但粤菜的魅力恰是于平凡处见功夫。从拍虾的力道、火候的拿捏到蒸肠的时长,无一不是制作者的经验所得。
“粤菜中有一句话叫‘易学难精’,也许制作步骤看起来并不复杂,但精妙之处在于要懂得掌握好度。”
阿热跟着黎正开(右)学习制作粤菜
来自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的烹饪教师黎正开,从业已经15年,他自嘲曾经也是个“炫技派”,但随着人生阅历的沉淀,慢慢领悟到,做粤菜最重要的是尊重食材,“粤菜讲究嫩而不生、鲜而不俗,在技法上我相信大道至简。”
“粤菜追求原汁原味、味道清淡,对世界各地很多人来说多很合适”,阿热赞同道。
阿热在活动现场学习制作冰皮月饼
民以食为天。作为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粤菜历经千百年的锤炼演化,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讲究时令”“药膳同源”等理念随着粤菜的风行而深入人心。
“粤菜很重要的特点是不时不吃,传承但不守旧。”作为广东省“粤菜师傅”五星级名厨,中国大酒店中餐行政总厨徐锦辉年入行,对粤菜一直有着执着的追求。
徐锦辉(左)向外国青年介绍粤菜文化
近年来,他致力于从传统文化中寻求灵感,制作出别出心裁而又富于韵味的粤菜。“粤菜既要传承烹饪的技法,也需要面向市场,通过不断的创新以满足顾客的需要。”
粤菜师傅的新使命
食在广东,融汇古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东赋予了“粤菜师傅”新的时代内涵和历史使命。
自年启动“粤菜师傅”工程以来,广东用美食“烹”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不仅通过“粤菜师傅”连接起食材、餐饮、文旅、康养等产业,更让深厚的粤菜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来自芬兰的外教sara(左)
“我在广州也过了很多个中秋节,今天这个活动特别有意思。”来自芬兰的sara22岁来到广州求学,如今已安家于此,成了地地道道的“广州媳妇”。作为母亲,平日里喜欢给女儿制作各种甜点;作为一名外教,传授中文是她的职业也是兴趣所在。
sara带女儿一起体验菠萝包的制作流程
前不久,Sara有机会带着女儿探访广州市粤菜师傅培训基地,并结识了出生于年的粤菜师傅刘宇婷。因为家里从事餐饮行业的关系,刘宇婷在耳濡目染之间也对粤菜格外热爱,于是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果断选择了烹饪专业。
“以前只是想做东西给自己吃,现在更多的是想要让学生把这些美味带到社会上。”刘宇婷表示,通过“粤菜师傅”工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找到工作,也可以帮助有需要的人通过这项技能找到未来的方向。
广州市粤菜师傅培训基地教学实操场景
同样身为教师,对粤菜师傅这一群体,sara也有了更多的共鸣。“作为老师,不管你是教什么,都有同样的责任把我们学到的知识、技能交给学生,去培养他们、帮助他们。”
据统计,年以来,广东大力推进“粤菜师傅”工程,在传承粤菜文化的同时,促进城乡劳动者高质量就业。截至目前,“粤菜师傅”工程共培训了41.84万人次,带动88.23万人次实现创业就业。
值得一提的是,在“粤菜师傅”工程的带动下,“Z世代”纷纷加入到粤菜技艺的学习阵营,成为粤菜创新的重要力量,也印证着广东包容、开放、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气质。
外国青年和粤菜师傅现场合照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纵深推进,越来越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来到湾区、逐梦湾区,独具魅力的粤菜文化也构成了大湾区吸引力的重要因素。
“让世界爱上广东味,也希望用美味留住从世界各地来到湾区的人才。”在活动现场,多位粤菜师傅都不约而同表达了这一观点。(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