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历史,
感受传统中国菜魅力。
汲取精粹,
为今日中餐之发展提供借鉴。
中国烹饪的空前盛况
年11月,全国烹饪名师技术表演鉴定会在北京举行,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举办的第一届国家级烹饪比赛。中国以烹饪闻名世界,但只有这一次,厨师们才得以集体登上大雅之堂,而这一登,就是人民大会堂。
共有来自全国29支代表队的83位烹饪精英参加角逐,69位顶尖厨师和14位一流点心师,联袂呈现了道菜肴、84款点心以及24个花式冷拼盘,总数达品,代表着当时中国烹饪的最高水准。
本次盛会由当时的商业部举办,规格高、影响大,目的很明确:“继承和发展中国烹饪技艺”。各界高度重视,许多省长市长甚至亲手抓赛前筹备工作。比赛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出席相关活动,赛事报道成为报刊的头条,一些国外媒体也加入到采访队伍中。
大赛评审委员会,由来自全国各地的烹饪专家、饮食研究领域的教授学者以及社会名流组成,经过四天严苛鉴定,最终评选结果如下(按得分由高到低排列,括号内为参赛代表队):
最佳厨师奖杯、优秀厨师奖杯(十名)
状元:刘敬贤(辽宁)
榜眼:李跃华(重庆)
探花:常静(北京,女)
强木根(福建)、王义均(北京)
高望久(北京)、强曲曲(福建)
孙元明(天津)、卢永良(湖北)
陈玉亮(北京)
中国第一个烹饪冠军,辽宁刘敬贤(十二名)
金次凡(浙江)、曾其昌(四川)
董世国(北京)、靖三元(河北)
颜景祥(山东)、牟传仁(辽宁)
陈志刚(重庆)、李耀云(上海)
曾国华(四川)、郝玉民(河南)
黎和(广东)、刘学家(江苏)
部分获奖厨师(五名)
葛贤萼(上海,女)
罗坤(广东)、蒋文杰(天津)
李炳森(北京)、董德安(江苏)
(三名)
刘惠端(广东,女)
胡世年(山西)、李新国(重庆)
白案冠军,上海葛贤萼中国菜最好的年代
相信即使在今天看到这个结果,很多人也会大吃一惊,因为夺魁者并非出于赛前预测的八大菜系,而是来自辽宁队中擅长烹饪辽菜的刘敬贤,他也成为了中国的第一位全国烹饪冠军。
刘敬贤烹制的红梅鱼肚刘敬贤烹制的兰花熊掌据说当时曾有人请示上级领导,需不需要在排名上照顾一下传统的八大菜系?“不搞论资排辈,按比试实际成绩公布名次”,这就是上级回复的命令。
川菜名师李跃华的咸菜什锦正是有了这样的标准,才会有如此精彩的结果。光是前三名就已让人兴奋不已,冠军刘敬贤所做的辽菜在当时还不为人知,亚军川菜名师李跃华的作品竟然是20道川味咸菜,季军常静更是为数不多的女性厨师。
北京的常静和她的桃花泛意外有很多,传统八大菜系中,粤菜虽然在白案表现出色,但在红案却未能进入前十,而徽菜、湘菜甚至无人获奖,江苏和浙江的表现也并不出彩,但许多民族菜肴却引起了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