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粤菜师傅添好味,美好生活在手中。
年以来,广东大力推进“粤菜师傅”工程,在传承粤菜文化的同时,有效促进城乡劳动者实现技能就业和脱贫致富。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富民工程,“粤菜师傅”工程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支撑高质量发展,两年多来累计培训约5万人次,带动约16万人实现就业创业。
从今天起,南方日报推出“粤菜师傅美好生活”系列报道,发掘粤菜师傅就业创业的追梦故事,展现广东各地扎实推进“粤菜师傅”工程的火热场景,透视“粤菜师傅”工程背后走向全面小康的广东步伐。敬请垂注。
台山黄鳝煲仔饭、汶村五味鹅饭、海晏白云猪手饭……还没到饭点,90后“粤菜师傅”陈英宏的店已然香飘四溢。
寻味前往,店外蓝色招牌“五邑菜·台山黄鳝饭”和“江门粤菜师傅”的标志格外醒目。走进店里,慕名而来的食客们正在点菜;另一边厢,陈英宏干得热火朝天,只见他熟练地将黄鳝去骨起肉、清洗,放在热锅里爆炒、调味。在这家“台山黄鳝饭桥湖辉煌店”,他既是创店老板,也是主力大厨。
今年,江门实施“粤菜师傅”工程彩虹计划,全方位帮助“粤菜师傅”创业,年轻的陈英宏抓住了这个机遇。
17岁便踏入餐饮行业的他,在厨房摸爬了10余年,三次创业都没成功。去年,他报名参加“粤菜师傅”工程培训,在系统学习厨艺后入选“彩虹计划”创业项目,终于品尝到创业成功的滋味。
全方位培训底气更足:“我不是一个人在创业”
“煲仔饭熟咯!”陈英宏将炒好的黄鳝肉铺在饭上,焖煮片刻,美味上桌。
做好这道菜,是每位台山“粤菜师傅”的必备技能。但与传统台山黄鳝饭的制作手法不同,陈英宏采用煲仔饭电炉制作。每份煲仔饭都使用定量的水和米,制作过程中火力与烹饪时间也保持一致。
“通过科学标准的流程,无论店里哪一位厨师制作,都能保证口味。”标准化制作、系统化管理,这些是“粤菜师傅”培训课程教会陈英宏的道理。
作为地道的台山人,他在厨师行业打拼多年后,选择在本地自主创业。但前两次的创业并不顺利——和朋友合伙开西餐厅、经营网上餐饮店,最终都由于缺乏经营经验以失败告终。“从厨师转变为餐厅经营者,的确有一定难度。”陈英宏说。
不服输的他又开了一家港式烧腊店。但出品不稳定、营业额不理想,让他再次遭遇困境。得知“粤菜师傅”工程培训后,他来到广东厨艺技工学校进修,系统化学习经营理念、做菜技巧,还考取了中式烹调证书。经过45天培训,他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上,事业慢慢走上正轨。
“经过‘粤菜师傅’的培训,视野更开阔,志向也更高了。当得知江门市推出‘粤菜师傅’工程彩虹计划,我决定再创办一家餐饮店。”陈英宏说,与前面3次创业相比,这一次更有底气。
“我不是一个人在创业。”陈英宏说,人社部门、厨艺学校的导师给他出谋划策,“粤菜师傅”学员与他交流经验。彩虹店开张后,他鼓励店里员工也去参加“粤菜师傅”培训工程,不断提升烹饪水平。
“去年,厨艺学校共举办了13场‘粤菜师傅’技能培训,我们为有创业意愿的学员专门建了一个群,宣讲创业政策,交流创业经验。”台山市就业服务中心主任岑向权一边展示“创业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