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尼克松首次访华,一道淮扬菜被

年,新中国正式入驻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拥有一票否决权,这也代表着我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国际的认可,但在这谭平静的湖水下面,中美关系始终没有得到任何缓解。

甚至在我国建国初期,中美之间依旧处于剑拔弩张的状态,美国从不认为新中国能再创辉煌。但第二年,美国却破天荒第一次访华示好,并发生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

01国宾国宴

虽然我国与美国长期针锋相对,但是合作共赢才是我们真正愿意看到的。因此面对尼克松访华,我国也拿出了最高标准的国宴来招待这位远道而来示好的贵宾。

但国宴的菜单成了难题,要知道我国的菜系很少有外国人吃得惯,尤其是美国人,他们不愿意尝试,只对肉和奶有着极高的执着,这十分考验我国大厨的技术。

中国菜系大致分为鲁、川、粤、苏、闽、浙、湘、徽,每个菜系都各有千秋,我们的国宴菜单要考虑的就是哪一个菜系最符合外国人的口味。

国宴选菜成了国家大事,周总理作为总接待为此煞费苦心,千叮咛万嘱咐万不可出现差错。期间举荐北京菜和粤菜的颇多,因为身处北京比较有特色,粤菜精致并且美观,总理一时也拿不定主意。

为了选菜,我们不惜对每一样菜系去做对比,川菜过辣、粤菜过腻,几番对比,鲁菜等几大特色菜系纷纷败下阵来,反而淮扬菜成了佼佼者。

那么淮扬菜是如何成为主角的呢?这完全得益于它的味道,既不鲜辣也不腻口,反而能吃出食材的原汁原味,并且相对清淡,要知道油腻的饮食是旅行者的克星,因此淮扬菜的胜出不无道理。

从政治角度来讲,淮扬菜更能代表中国人热爱和平、勇于探索且不激进的品格,中国人讲究中庸之道,而淮扬菜恰恰将其展现的淋漓尽致。

02俘获味蕾的“神菜”

尼克松为了两国建交也是拿出了诚意,为了习惯中国饮食,他提前两个月开始学习用筷子进食。在宴会上,尼克松面前摆满了琳琅满目的淮扬菜,这让他兴奋不已,一时间不知从何开始。

就在此时,厨师推出了这样一道菜,名叫“白袍虾仁”,听名字其实就是一道很朴素的菜肴,但这道菜却让远道而来的尼克松目不转睛。

尼克松忍不住先夹了一块送进嘴里,瞬间表情大变,如获至宝,那虾仁鲜嫩软滑的口感让尼克松停不下来,每吃一口都迫不及待地想夹起下一块。

这也是在场厨师包括总理没有想到的,这道菜是一道相当地道的淮扬菜,表面没什么不同却内有乾坤,其中用到的青虾全部来自于洪泽湖,而白菜则是淮阳刚成型的小白菜。

这道菜最大的特点就是让人口齿留香,久久不能忘怀。最出乎意料的是,尼克松竟然将盘子里的“白袍虾仁”吃了个干净,并且不停地对这道佳肴称赞。

由此“白袍虾仁”成了亮眼的明星,淮阳大厨也成了业界明星,民间也纷纷效仿,甚至此事一出,美国的中餐馆也推出了同款菜肴,虽然也有些滋味,但与国宴上的可谓是相形见绌。

不仅如此,“白袍虾仁”也成了国宴菜单上的常客,来品尝的外宾无不拍手称奇,从此它也有了另一个名字,那就是外国菜。但这仅仅是开始,有“白袍虾仁”作为敲门砖,中国成了著名的美食大国。

03美食打开新局面

“白袍虾仁”的大获成功其实并不是偶然,我们拥有的美食远不止于此,美食既是文化,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孕育出来的精品数不胜数,不只是淮扬菜,我国很多菜系都在国外闯出了名堂。

俗话说众口难调,在国宴上第一个被忽略的川菜,远在美国的中餐馆却成了明星,很多爱吃辣的美国人都慕名前来尝试,川菜馆也引来了很多国外的“回头客”。

这让在海外的很多关于中国的留言不攻自破,在海外曾有人造谣中国一穷二白,人们连一顿像样的饭都吃不起,而这如此多的美食让外国人重新认识到了中国魅力。

在国宴上,我们拿得出手的美食不仅仅只有“白袍虾仁”,包括挂在炉壁上滋滋冒油的烤鸭、盘中用萝卜雕刻的精致摆盘等等,这些都让很多外宾对中国产生了不一样的情感。

美食也是拉近人们距离的重要一步,无论五湖四海还是身份不同都需要饮食,两个国家的首脑坐在一起享用着美食这其实是最好的外交方式。

我国在外交上如此用心,外宾自然也感受得到。据说尼克松在国宴第二天状态非常好,总理原本打算为他准备北京烤鸭,但转念一想用不同的做法做一食材岂不更好,于是这才有了后续的全鸭宴。

因为我国领导班子的良苦用心,不断建立外交,才换来了新中国百年的长治久安,而尼克松访华吃掉一整盘的“白袍虾仁”就是一个最好的开始。

与美国的建交在当时实际上也非常的有必要,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此言不虚,在过后的几年里,中国与苏联交恶,如果没有美国这个临时盟友,我国将陷入两难境地。

这就是美食的魅力,虽然起不到决定性作用,但是推波助澜绰绰有余,我国以中庸之道与美食、丝绸对外建交绝对是中央的智慧,这既能展现出我国的魅力又能展现出我国作为世界大国的威严。

04结语

时隔几十年,中美关系在尼克松吃完一盘“白袍虾仁”后开始迎来高光时刻,也成为了中外建交史上的一个佳话,这是值得中外史庆祝的一刻。

现如今,虽然中美关系再度迎来挑战,但有了尼克松、老布什几任美国总统打下的基础,还是有很多美国人对中国颇具好感,甚至中国菜成为了他们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5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