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每年都举办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图为年招聘会现场。资料图片
近万名港城老兵志愿者奔赴“”本土疫情处置一线。图为志愿者在搬运生活物资。
李嘉斌摄
“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刘定(左二)与养殖户交流,传授养殖技术。资料图片
“港城老兵永跟党走,军心不改热爱人民,永葆本色服务社会,勇于担当友爱互助,甘于奉献精彩人生……”湛江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队歌《港城老兵跟党走》,歌词字字铿锵,旋律朗朗上口,传遍湛江大街小巷。
湛江别称“港城”,是全省驻军最多、优抚对象最多、军转干部最多的地级市,更是一座军政军民鱼水情深的城市。自年以来,在党政军民的共同努力下,湛江连续6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每年都有大量的湛江儿女披上戎装、参军报国。待到脱下军装、告别军营,他们依然初心如磐、心系家国,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湛江退役军人。
近年来,湛江在全省率先成立市、县、镇三级党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个,其中市级1个、县级10个、镇级个,全面实现“一把手”抓退役军人工作新格局,为广大退役军人发展贴心服务、保驾护航。
授之以渔
认真做好就业创业文章
7月20日,“工行杯”湛江市首届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启动仪式举行,47家退役军人企业参赛,并举行湛江市退役军人创业导师团成立暨聘任仪式,为12名导师颁发聘书。
这是湛江发挥退役军人创新创业热情、扩大退役军人创业效应的生动缩影。退役军人是重要的人力资源,湛江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充分利用本地高职院校办学优势,精选师资,科学设置培训课程,3年累计培训退役军人余名,全力打造全员适应性培训品牌。
3年来,该市相继挂牌建立湛江市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基地和教育培训基地,为退役军人提供“教育培训、就业帮扶、创业扶持”全链条就业创业服务。同时,建立退役军人教育培训承训机构目录,提供15家优质培训机构,85个技能培训项目(工种)。年,湛江率先在全省成功举办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全员适应性培训班,培训结束后,就地组织开展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获得上级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为助力退役军人精准就业创业,湛江市创新开展退役军人“订单式”“定岗式”“定向式”培训,以“政府+高校+企业+退役军人”的职业技能培训新模式,实现培训学员参训即上岗。以“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农村电商”培训工程为抓手,举办“粤菜师傅”“网商运营”专项技能培训班,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人才建设,鼓励支持退役军人参与乡村振兴。
同时,湛江积极“搭台唱戏”,建立发挥退役军人特长、满足市场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退役军人就业支持体系,实现就业数量和质量的“双提升”。据介绍,3年来,湛江市成功举办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19场次,组织招聘企业近家,提供岗位个,共余人达成就业意向。
此外,湛江深入开展“金融惠军”行动,协助86名退役军人办理创业贷款共万元,为名退役军人减免创业就业税额多万元,为名退役军人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万元。
在上级举办的退役军人创业大赛中,依然可见港城老兵的风采。其中“海水稻——中国新饭碗”“廉江老马木薯”项目代表广东省参加首届全国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总决赛,分别取得了二等奖和三等奖的好成绩。
用心用情
全力搭建服务保障体系
近年来,湛江用心用情开展为老兵办实事的相关活动,不断提升服务保障水平,推动全市广大退役军人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有困难,到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这句话逐渐成为湛江退役军人的广泛共识,目前,湛江市全力搭建服务保障体系,建成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个,申报创建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个,成功创建全省星级示范服务中心(站)个,获得上级星级奖补资金万元。湛江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已全面展开。”
首先,不折不扣落实优抚待遇。3年来,累计发放定期抚恤补助8亿多元,惠及优抚对象4万多人;为多名义务兵家庭发放优待金多万元;完成多名残疾人员证件换发工作;组织多名优抚对象参加短期疗养;建立湛江市优抚对象优待目录清单条,涵盖养老、生活、医疗、住房等8大方面……一项项数据充分表明,湛江在服务保障退役军人方面做到了出真招、见实效。
同时,进一步提高退役军人保障待遇。湛江按照每人每年元的标准落实企业军转干部、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军队离退休干部重大节日慰问金。同时,随军家属未就业基本生活补贴标准从每人每月元提高到元,2名困难企业军转干部获解困补助1.92亿元。
在生活医疗社保等重要民生方面,湛江全面落实名自主择业军转干部住房改革补贴;帮助退役士兵社保接续申请人,累计缴费2.07亿元,个人缴费率达%。
此外,扎实做好应急救助+常态化暖心服务。利用省退役军人应急救助资金,帮助名生活困难退役军人成功申请应急救助资金万元;结合春节等重要节日,落实常态化联系服务退役军人制度,组织各县(市、区)开展“大走访”活动,走访慰问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0余人次,帮助解决问题0多个。
退伍不褪色
平凡之中彰显军人本色
一直以来,湛江注重发挥退役军人作用,致力打造“港城老兵”志愿队伍。年组建“港城老兵”志愿服务队支,队员0多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多场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多小时。
湛江“”本土疫情发生后,近万名港城老兵冲锋“疫”线,在紧急关头尽显军人本色。在全员核酸、抗疫物资搬运、捐款捐物等现场,都能看到港城老兵忙碌的身影。其中,46名港城老兵迅速组建应急救援突击队,自愿奔赴疫情最吃紧的坡头区官渡镇,为全面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歼灭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只要祖国需要我,群众需要我,不管我在哪,我都‘召必回’。”5月12日,去年刚退役的陈俊霖正在福建旅行,途中听闻征集老兵志愿者的消息,立马中止计划行程,连夜驱车赶回,凌晨到达湛江后,马不停蹄收拾包袱,第一时间与志愿队联系,火速抵达坡头区官渡镇开展抗疫工作。
无独有偶,退役后在家务农的63岁老兵欧保林,在疫情发生之初就积极支援吴川核酸检测工作,后来又赶到坡头区担任志愿者。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港城老兵志愿者化身疫情防控的“橄榄绿”,以七尺之躯、赤诚之心守护万家安宁。
退役不褪色,美在永葆本色。为进一步讲好退役军人故事,展现退役军人风采,湛江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最美退役军人”学习宣传活动,至年共推选出四批次40名湛江市“最美退役军人”。
何永生是年“湛江市最美退役军人”称号获得者,一提到他,总有人竖起大拇指。无论是当兵,还是退役后从事新行业,何永生始终保持着军人的初心和本色。26载在基层法庭工作,何永生在田间地头践行初心使命,成为群众身边的知心人。
7月24日,年湛江市“最美退役军人”评选结果揭晓,李记等10名退役军人被授予年湛江市“最美退役军人”称号。他们扎根一方热土,在平凡岗位上续写光荣梦想,充分发挥了先进典型的激励效应。
湛江还大力实施“兵支书”培养工程,充实基层治理力量。目前,全市共有名优秀退役军人党员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其中名当选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占全市的22.89%。
凝心聚力
擦亮“全国双拥模范城”名片
作为驻军大市,湛江素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连续六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依托市、县、镇、村四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湛江广泛凝聚起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志愿者服务队等社会各界力量,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双拥工作网络。
目前,湛江有爱国拥军企业近家,双拥志愿服务队多个,直接参与服务人数达12万人,逐步形成党委政府强力主导、服务体系积极作为、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三驾马车”同频共振的双拥工作格局。
一直以来,湛江不断健全完善军地双方沟通交流体制机制建设,以党委议军会、市长军营办公会、军地联席会议、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军政座谈会、党管武装工作述职等六项制度为抓手,不断丰富双拥工作内容、形式和手段,聚力打造双拥工作“湛江经验”“湛江品牌”。
“现在有了‘湛蓝专线’往返,真的带来很多便利,我们外出再也不用为交通工具发愁了!”6月2日,湛江传来一件喜讯:某军港直达市区的湛蓝专线班车正式开通。据介绍,“湛蓝专线”通勤班车由湛江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湛江市交通运输局联合部队开通,实现免费乘坐、准时定点运行、全程点对点接送,为部队官兵出行提供更大便利。
为服务保障部队和国防军事需求,湛江投入2.19亿元建成军港大道,极大提升驻军通行能力和应急作战能力,被部队官兵誉为“兵心工程”。为了让部队官兵喝上放心水,去年国庆,湛江投入多万元建成某部队周边供水工程。
军人“后院”关乎部队前线。为落实好军人子女教育保障,湛江市人民政府和南部战区海军按照“一流学校、窗口学校和示范学校”标准共建湛江南海学校,探索军人子女教育保障新模式,提升湛江教育整体水平,激发广大官兵扎根南海、守卫南海、建功南海的信念和决心。
此外,湛江还认真落实军地“双清单”制度,协调解决名军人子女教育优待问题,为名现役军人家庭送立功喜报,投入万元向未就业随军家属发放基本生活补助。
特写
“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刘定:
返乡追梦四十载
铺就乡亲致富路
“党和国家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我会在新征程上继续拼搏,再立新功,不负部队的培养和家乡对我的养育之恩!”退役40余年的老兵刘定回顾军旅生涯时,总是动情不已,虽已脱下了军装,但在部队练就的吃苦耐劳精神早已刻在了骨子里。
退役后,刘定乘着时代东风,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走上创业道路的同时,还带领父老乡亲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彰显了退役军人的担当和本色。年,刘定获得“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称号。
不甘安逸
返乡创业追新梦
年,刘定出生在雷州市覃斗镇,祖祖辈辈都是靠打鱼和种植为生。年,刘定在家人支持下报名参军入伍,并被分派到成都军区某部当战士。年,刘定带着荣誉退役回乡。
踏上故土,目之所及都是广袤的红土地,彼时,雷州流沙村的特色产业海上珍珠养殖非常发达,在全国都闻名。刘定一下子嗅到了商机,便打算自己创业。由于缺乏资金、技术和经验,几个项目均没有成功,于是刘定决定到外面打工积累经验。
之后,刘定只身来到湛江一家水产养殖场打工,从最底层的工作做起,什么重活脏活都抢着干。十年后,刘定回到家乡,租赁停产珍珠孵化场改造成虾苗场,成立了雷州市覃斗海威虾苗场。那时候,刘定靠一辆摩托车,载着一家三口,风里来雨里去为生计奔跑。创业初期,虾苗场年纯收入仅5万元,他这才意识到自己习得的养殖技术不足以支撑运营产业。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刘定在雷州市有关政府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创办了湛江海威水产有限公司。随后,他还融资创办了湛江东腾饲料有限公司,产品远销全国十多个省市,解决了附近多名村民的就业问题。
水产养殖和饲料加工行业大获成功后,刘定又朝着“把自然健康水送进千家万户”的新梦想继续劈波斩浪、阔步前行。7年,刘定创建广东画景饮料有限公司。他说,要让每个家庭都能享受到高科技带来的发展红利和生态健康饮用水。
情系桑梓
带动父老乡亲共同致富
退役40多年来,刘定一直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退役军人的责任和担当,“创业艰难,很多事情要从头学起,但只要想到能够帮助村民增收,带动脱贫致富,再多困难都是值得的”。
年,刘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