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视频拍摄/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郭思琦实习生张小悦
图、视频剪辑/实习生张小悦(署名除外)
“工作队为我们组织电商培训,引进优质师资,6天的学习让我收获非常大。”近日,在湛江市吴川市电商直播基地内,一场面向覃巴镇各村村民的农村电商直播人才培训火热进行。
在此之前,这个毗邻南海的粤西小镇几乎没有村民接触过电商,更没有机会参加电商培训。广州市派驻湛江市吴川市覃巴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的到来,为村民们带来了“新事物”。
去年7月9日,在广州市委政法委的牵头下,广州市财政局、广州市侨联、广州市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五个单位分别派出一名同志共五人组成工作队奔赴覃巴镇,开展为期三年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
一年来,工作队推进土地流转、助推“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人才培训等,助力覃巴镇不断“蜕变”。在工作队入驻覃巴镇一周年之际,记者走进这座临海小镇,深入了解工作队背后的故事。
湛江市吴川市覃巴镇。
授人以渔:开展电商直播、黄牛养殖等人才培训
“进入直播间的朋友们,赶快点击购物车,拍下你心仪的产品。”在电商培训现场,来自覃巴镇竹山村的村民郑良志正在模拟直播带货。
村民郑良智正在模拟直播带货。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郭思琦摄
据了解,这次电商培训采取的形式为“电商理论知识+直播带货实践”,由工作队依托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的师资力量开展,共20余名农户参与学习。培训中,农户可以免费学习到农村直播电商的发展趋势、短视频制作技巧、网店运营与营销等知识,还可以在电商直播基地实操训练。
“我是一名养鸡户,疫情期间,我养的鸡销量不佳,学了电商后我想尝试线上卖鸡。”刚刚完成模拟直播的郑良志分享道。
“确实,农产品最怕的就是销售不出去,电商是解决销售难的好方法。”作为覃巴镇旭金村的西瓜种植能手,90后小伙杨岳培感叹,“之前我们资源少、接触面窄,不知道去哪里找老师。工作队看到我们的需求,为我们组织电商培训,我们收获很大。”
“没错!我是一名宝妈,本来没有渠道进入这些圈子,这个培训让我收获了资源。”覃巴镇旭金村村民郑晓华紧接着话茬儿,满怀冲劲地说:“未来,我想借此创业,尝试把电商做大,打响吴川农产品的品牌。”
学员正在模拟电商直播带货。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郭思琦摄
“打响吴川农产品品牌正是我们组织电商培训的初衷!”工作队队长陈永冬向农户说,“从8月开始,每月10日我们会组织电商沙龙,大家可以到沙龙聊聊自己做电商的进展。9月,在马路村我们还会建一个电商直播基地,基地里所有的设备,大家都可以免费使用。”
陈永冬表示,未来希望为覃巴镇乡村产业发展培养一支电商人才队伍,建设一个电商直播基地,构建一套电商营销直播体系。
据了解,一年来,工作队依托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的资源,已开展粤菜师傅、电工、计算机网络技能等培训,累计培训超人。“8月份,我们还将组织黄牛养殖技术的培训。未来,只要村民有需求,我们就可以对接师资、组织培训。”工作队队员杨天辉说。
“真是太好了!”随着杨天辉话音落下,现场的学员们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在此刻,村民们与工作队队员的心,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中,贴得更近了。
农户们与工作队队员围坐在一起谈心。
开辟新路子:推动土地流转,复耕多亩撂荒地
乡村振兴包括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方面的振兴。其中,产业振兴是富农兴村的基础,是乡村振兴打基础管根本的大事。工作队来到覃巴镇一年来,想方设法推进当地产业发展,开辟新路子。
“整个覃巴镇有15个行政村,条自然村,耕地面积约亩,土地资源稀缺,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两到三分。”陈永冬回忆道,“一年前,这里的土地都是分散经营,导致种植规模无法提升、先进技术无法进入。”
面对分散经营的问题,工作队大胆开拓了一条覃巴镇从未走过的路子——推进土地流转。工作队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联合覃巴镇政府,制定了《覃巴镇年土地预流转工作实施方案》。
广州市派驻湛江市吴川市覃巴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
“顺利推进土地流转最重要的是做好农户的宣讲,而这并非易事。”工作队队员、马路村第一书记唐海荣告诉记者,农户主要担心土地预流转后土地承包关系是否会变化、农田水利设施升级后是否会影响到拥有的耕地面积等问题。“我们通常利用晚上时间走村入户,与镇村干部一道宣讲政策,解决农户的顾虑。”
此外,覃巴镇的撂荒地比较严重。覃巴镇农业农村办公室负责人龙尚飞介绍,覃巴镇撂荒地多达多亩。往往一处地撂荒,会影响到周边地块的种植。鉴于此,工作队在推进土地流转的过程中,优先考虑推动撂荒地复耕,不断“盘活”土地资源。
据了解,目前,覃巴镇已推进马路村亩、龙田村亩、新村亩,共余亩土地预流转试点,同步推进撂荒地复耕多亩,并成功对接三家农业企业签订意向协议,计划8月前完成土地经营权移交正式启动项目。
新村高标准农田。
“土地流转为后续开展现代规模种植,增加村委会集体经济收入奠定了基础。同时,还提高了村民的收入。”工作队队员、新村第一书记陈晓鹏解释,如果农户分散种植水稻,一年一亩地的平均收益大约为元。土地流转后,农户一方面可以获得每亩地约元的租金,另一方面还可以根据企业用工需求,被雇佣耕种,每人每天可获得元的收入。
推动土地流转,只是工作队在产业振兴方面的一个缩影。
一年间,工作队还助推“一镇一业”,帮助当地现有企业做大做强,引入广东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等专业团队,全过程赋能服务那梧村的梧聚农牧公司打造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规划建设吴川肉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一村一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现联农带农。
为及时帮助企业和农户解决资金短缺难题,工作队队员、金融助理王彦超多方联系共发放“惠农贷”近万元,帮助农民发展产业,增加收入。
工作队助推“一镇一业”,帮助当地现有企业做大做强。
为民办实事:推进镇域人居环境整治、帮扶脱贫户
漫步在覃巴镇东北部的新村村,宽阔平坦的马路、错落有致的农家庭院,设施齐备的休闲广场、绿意盎然的高标准农田映入眼帘。
在阳光的映照下,村居建筑外墙上粉刷的彩绘格外鲜艳。在阴凉处,随处可见三三两两的村民围坐在一起嬉笑聊天。如今,在乡村振兴工作的持续推进中,村居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工作队来到覃巴镇的一年间,与当地镇村干部协力推进镇域人居环境整治。“新村作为覃巴镇乡村振兴的重点村和拟打造的吴川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摆在村委会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改变村内污水横流、巷道泥沙杂草丛生、房前屋后乱搭乱建的问题。”陈晓鹏表示,在镇、村同帮扶队的协同下,新村开展了基础设施完善、“三清三拆三整治”、村内巷道硬底化等工作。
新村危旧房屋拆除了、杂草垃圾清理了、村内巷道硬化了、村居墙体换上了彩绘“新装”……随着工作的推进,如今,新村的环境更美了,乡亲们实现美好生活的信心更足了。
新村墙绘。
陈永冬介绍,在推进镇域人居环境整治的过程中,工作队坚持重点投入重点打造,第一笔帮扶资金万元,其中有万元重点投向两个示范村,开展美丽宜居建设。同时,认真研究第二批万元帮扶资金储备项目,做到突出重点与兼顾一般相结合,镇队共同研究确定4个镇级重点村、13个村级先行村,开展示范带动,有序规划发展。
此外,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也是工作队的重要工作之一。据了解,覃巴镇原有4个省定贫困村、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经过五年的脱贫攻坚,到年已全部摘帽脱贫。
“目前仍有8个脱贫不稳定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和边缘易致贫户纳入了监测范围。”陈永冬表示,工作队协同镇农办从做好监测工作入手,上门入户实地走访了解群众困难,想方设法增加脱贫户收入,加大扶贫产业后续扶持力度,为吉兆村无花果项目争取后续扶持资金37.95万元,慰问资助困难群众17.6万元,大病救助2人次0元,为困难群众解决修屋顶漏水、修楼梯顶棚等民生实事2件。
同时,工作队还聚力各组团单位、社会慈善力量帮扶覃巴镇。4月份,工医院,牵头在全镇15个行政村开展眼科义诊活动,服务群众多名,并对接广东省潮人海外联谊会青年委员会出资20万元,医院专家主刀,于6月18日到覃巴为困难群众免费做白内障手术80例。
如今驻镇工作已一年,覃巴镇对工作队队员而言早已有着特殊的意义。
“这里已然成为我的第二故乡。”工作队队员黄平感叹。
“我最真切的感受是,深入田间地头晒黑了,农民伯伯会更加信任我。”唐海荣笑称。
王彦超则坦言:“每当帮助老乡解决了问题,他们总是感激地握着我的手,那一刻我觉得辛苦都值了。”
谈及未来,工作队队员满怀憧憬,陈永冬说:“我们将继续守牢防返贫底线、推进产业发展、开展人才培训等,助力覃巴镇明天更美好。”
来源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杨楚滢
校对
谢志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