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跟徒弟说,十年磨一剑,看起来很苦,但坚持下来的人最终都成才了。”
杭帮菜的发展版图上,少不了胡忠英的名字。
担任G20杭州峰会餐饮组组长、中国杭帮菜博物馆名誉馆长、出席联合国60周年庆典、获得中国首批烹饪大师的称号......尽管光环无数,退休12年的胡忠英,仍在遵照当年的目标迈进。
胡忠英
“对于未来,我最大的打算还是将杭帮菜发扬光大。杭帮菜的底蕴是很深厚的,杭州有八千年的文明史、五千年的建城史,在南宋时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有万人口,这在当时是很夸张的数字。”
“也是因为这样,给杭帮菜种下了很好的基因。宋代的《梦梁录》就描绘出当时杭州餐饮的盛况,光馄饨、包子就有数十种,整晚摊贩们的叫卖声不绝,是当时少有的不夜城。”
身处南北交汇的杭州,物产丰富,北方移民南迁至此,带来了南料北烹的显著特点。一批杭帮名菜也由此诞生,西湖醋鱼、龙井虾仁、东坡肉等,至今经久不衰。
有文化底蕴的菜品,才有生命力
“一道名菜是由非常多的东西组合成的,包括历史名人、选材标准、烹饪风味等等。餐饮也是文化,很多东西都要和文化嫁接起来,像东坡肉这道菜就非常有历史故事。”
苏东坡被贬黄州后,发现当地猪肉很便宜,但富人不愿意吃,穷人不知道如何做更好吃。于是他买来猪肉用文火慢炖,制作出东坡肉的原型,还为此创作了一首打油诗。
苏东坡的打油诗《猪肉颂》,提及了东坡肉的大致做法,图片来源:bilibili
后来他担任杭州知府,修建西湖的西堤,解决了水患的问题,百姓们将猪肉送给他表示感谢。苏东坡便按照黄州的方法焖制猪肉,并回赠百姓,东坡肉也因此在杭州成型、闻名。
“请客人吃这样一道有故事的菜品,主人也更有话可说,这也是杭帮菜的历史魅力。这道菜不能用北方大料调味,会夺取猪肉的原汁原味,还容易发苦。而应选用绍兴酒、葱姜等,起到去腥、解腻和增香的作用。”
胡忠英烹饪的“东坡肉”
猪肉也有讲究,一定要用肥瘦相间的两头乌,选取五层肉的部位,猪皮、肥膘、瘦肉、薄肥肉、薄瘦肉必须完整。为了避免口感肥腻和肉质分离,肥膘的厚度不能超过2厘米,总体的厚度不能超过2寸。
“孔子说过,‘割不正,不食’,东坡肉一定要是大块方正的,而且从烹饪的角度来说,大小均匀才能同步成熟。想达到油而不腻、酥而不烂的效果,猪肉八成熟后,再拿去蒸1小时,把肥肉中的油逼出,期间切忌去搅动,蒸好的东坡肉会像豆腐一样自然抖动。”
作为杭帮菜代表之一的“西湖醋鱼”,亦是胡忠英心中的挚爱,“何必归寻张翰鲈,鱼美风味说西湖”的诗句恰是古人形容它的鲜美风味。这道从宋代发展传承至今的美味,也有着诸多烹调讲究。
胡忠英烹饪的“西湖醋鱼”
选取一斤半的西湖草鱼作为原料,经由2日饿养,排泄杂物,减少腥味。焯水3分钟后即可调味,不加一点油,仅以醋、生姜等调料上阵,这也是类似蟹香风味的重要来源,更能凸显食材的原汁原味。
“做得好的西湖醋鱼是很有威势和动感的,难点就在对鱼的熟度把握,时间过长就老,不到又是生的。勾芡用到的糖醋汁也要是均匀的厚芡,这样才能刚好挂在鱼肉上。”
胡忠英在为西湖醋鱼淋上酱汁
对胡忠英而言,菜品绝不止于入口时的美味,更应该是融入饮食文化的全方位享受,只有深深地沉浸于饮食文化的土壤中,才有可能长出屹立百年的参天大树。
传承但不守旧,菜品才有时代气息
除了发扬杭州36道名菜的烹饪精髓,胡忠英也在深挖和复原失传宴席。在他手中,宋代寿宴、乾隆宴等穿越时间隧道,重回现代餐桌。虽然每场宴会从准备到成型需花费一年光景,但他依然乐此不彼。
“做这些传统宴席,要查阅大量古籍老书,根据书中对宴会的描述去尝试对比和复原。我必须保证每一道菜都是有据可查的,就餐环境和服饰也要同步设计,才能让客人更好地融入到充满文化氛围的环境中。”
由他申请创立的中国杭帮菜博物馆,不只有菜品模具的展示,更讲述了菜品背后相关的历史人物和栩栩如生的风味故事。开设于博物馆中的餐厅,也严格遵照年代顺序,进行口味和餐具上的精心设计。
中国杭帮菜博物馆,图片来源:sina
“在我看来,杭帮菜更像是一幅素描画,它不像川菜那样浓墨重彩,而是清新淡雅,能兼收很多其他菜系优秀的地方,后人可以不断地给它做注解和补充。”
也正基于此,他提出的“迷宗菜”概念,更透露着浓浓的时代气息。所谓迷宗,即为无宗无派。保留杭帮菜的底层基因,广泛吸取其他菜系的精髓,为传统菜肴画龙点睛,万变之中,不离其宗。
“时代不一样了,现在的消费人群变得非常立体化,以前都是一大家子一起去餐厅吃饭,现在很多都已经分开了。对杭帮菜来说,想要传承就是要保持住传统名菜,并不断创新,去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
胡忠英烹饪的“锅巴鹅肝茄盒”,因时而变,融合了中西食材
“但传承是需要时间的,现在大家都急于求成,老板等不及,员工也等不及。对于想深入这一行的年轻人来说,首先一定要热爱这个行业,把它当成自己的事业,而不是混个工作。”
“厨师这个行业,见识很重要。虽然现在有很多菜谱、教科书、视频,但师承关系不能丢掉,它是一种文化,也是不断发展的长期关系。很多菜你自己是看不出问题的,经过师父点拨,你才能恍然大悟,通过师父你也能快速了解到行业的变化。”
“以前我经常跟徒弟说,十年磨一剑,看起来很苦,但坚持下来的人最终都成才了。只有先经历十年磨炼,剑法才能精通,再经过十年的融合发展,才有讨教天下侠客的能力,这个过程很漫长,也很痛苦。”
番外篇:G20国宴背后的故事
接到G20杭州峰会的任务时,胡忠英仅有1年时间筹备。为了做好国宴,他特意北上来到钓鱼台国宾馆,讨教过往的经验和方法,并将宴会流程、菜肴数量、烹饪时长、口味禁忌等一一记录。
他所负责的总统宴和夫人宴也是四场宴会中难度较高的两场,所有食材的选取都必须基于时令考虑,并提前半年敲定。再经过为期半年的试菜,最终确定下来的菜单,已与最初的设定发生较大变化,但仍维持了杭帮菜的特有基调。
“为了保证服务的质量,宴会的服务人员也是从钓鱼台国宾馆抽调的。但厨房团队还是自己熟悉的,大都是我的徒子徒孙,技术方面很扎实,彼此之间也是很有默契的。”
-end-
本文图片来自受访者。部分图文资料引用自互联网,仅作信息分享与传播,未涉及商业用途。
粤菜名厨陈国雄:厨师是个会上瘾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