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菜即广东菜,是中国传统四大菜系、八大菜系之一,发源于岭南。明清时期,粤菜、粤点和粤式饮食真正成为了一个体系。食品之丰,款式之多,世人称绝,渐渐有“食在广州”之说。
网上盛传的广东人以福建人为食的段子毕竟只是段子而已,不过在广东庞大的三大方言(粤语、客家话、潮汕话)和四民系(珠三角广府、粤北客家、粤东潮汕、粤西雷州)中,饮食文化的变化当然也是变幻无穷的。粤菜广采“京都风味”,“姑苏风味”和“扬州炒卖”之长,贯通中西,扬名海内外。
1.主要特点:
粤菜取百家之长,善于在模仿中创新,依食客喜好而烹制。“烩不厌细,食不厌精”。烹调技艺多样善变,用料奇异广博。品种花样繁多,飞禽走兽、鱼虾鳌蟹,几乎都能上席。风味注重质和味,口味比较清淡,力求清中求鲜、淡中求美。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有“五滋”(香、松、软、肥、浓)、“六味”(酸、甜、苦、辣、咸、鲜)之说。时令性强,夏秋尚清淡,冬春求浓郁。粤菜在国外是中国的代表菜系,做法比较复杂精细,代表着一种文化。
2.烹调方法:
烹调方法有21种之多,尤以蒸、炒、煎、焗、焖、炸、煲、炖、扣等见长,讲究火候,尤重“镬气”和现炒现吃,做出的菜肴注重色、香、味、形。
3.创新发展:
由北方的“爆法”演进为“油泡法”;
由整形烹制的“扒”改进为分别烹制分层次上盘的“扒”,扩大了用料范围;
引进西餐的焗法、吉列炸法、猪扒、牛扒,改造为自己的烹调方法和名菜;
借鉴西餐的SAUCE(调味汁)做法,首创了粤菜的酱汁调味法。
4.烹调理论:
有“猪不落姜、羊不落酱”的说法。意思是说烹调猪肉、羊肉时,不能加入生姜与酱油,否则会使肉类的鲜味丢失。一批诸如姜汁爆肉片、酱烧羊蹄、XO酱羊排等创新菜肴被推出应市,并深受消费者欢迎。
5.主要流派:
粤菜由广州菜(广府菜)、潮州菜(潮汕菜)、东江菜(客家菜)三种地方风味组成,三种风味各具特色。
广州菜:
范围包括珠江三角洲和韶关、湛江等地,用料丰富,选料精细,技艺精良,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擅长小炒,要求掌握火候和油温恰到好处。还兼容许多西菜做法,讲究菜的气势、档次。
著名的广州菜有:白切鸡、烧鹅、烤乳猪、红烧乳鸽、蜜汁叉烧、脆皮烧肉、上汤焗龙虾、清蒸东星斑、阿一鲍鱼、鲍汁扣辽参、白灼象拔蚌、椒盐濑尿虾、蒜香骨、白灼虾、椰汁冰糖燕窝、干炒牛河、广东早茶、老火靓汤、罗汉斋、广州文昌鸡、煲仔饭、支竹羊腩煲、萝卜牛腩煲、广式烧填鸭、豉汁蒸排骨、鱼头豆腐汤、菠萝咕噜肉、蚝油生菜、香煎芙蓉蛋、鼎湖上素、烟筒白菜、鱼香茄子煲、太爷鸡、赛螃蟹、香芋扣肉、南乳粗斋煲、龙虾烩鲍鱼、米网榴莲虾、菜胆炖鱼翅、麒麟鲈鱼、姜葱焗肉蟹、玫瑰豉油鸡、牛三星、牛杂、布拉肠粉、虾饺、猪肠粉、云吞面、及第粥、艇仔粥、荷叶包饭、钵仔糕等。
潮州菜:
发源于潮汕地区,汇闽、粤两家之长,自成一派。以烹制海鲜见长,汤类、素菜、甜菜最具特色。刀工精细,口味清纯。
著名的潮州菜有:潮州卤水拼盘、卤水猪手、卤鹅肝、蚝烙、潮州打冷、芙蓉虾、沙茶牛肉、潮州牛肉丸、水晶包、豆酱鸡、护国菜、什锦乌石参、干炸虾枣、金不换炒薄壳、金瓜酿芋泥、潮汕鱼丸、普宁豆酱鸡、普宁豆干、七彩冻鸭丝、反沙芋、无米粿、炒糕粿、糯米猪肠、粿汁、潮州粉粿等。
东江菜:
起源于广东东江一带,菜品多用肉类,极少水产,主料突出,讲究香浓,下油重,味偏咸,以砂锅菜见长,有独特的乡土风味。
传统的东江招牌菜有:雁南飞茶田鸭、客家酿豆腐、梅菜扣肉、盐焗鸡、猪肚包鸡、盆菜、酿苦瓜、梅菜肉饼、腌面、炒猪大肠、客家清炖猪肉汤、四星望月、芋子包、芋子饺、三杯鸭、东江东坡宴、东江龙蚬、西湖听韵、东江酥丸、八宝窝全鸭、鲫鱼煎蛋、炒猪大肠等。
6.广东饮茶:实际是变相的吃饭
广东饮茶离不开茶、点心、粥、粉、面,还有一些小菜。值得一提的是潮州工夫茶,它备用特制的紫砂茶壶、白瓷小杯和乌龙茶,投茶量大,茶汤浓香带苦,回味无穷。广东点心是中国面点三大特式之一,历史悠久、品种繁多,五光十色,造型精美且口味新颖,别具特色。广东粥特点是粥米煮开花和注意调味,有滑鸡粥、鱼生粥、及第粥和艇仔粥。广东粉为沙河粉,软中带韧。广东面以“伊府面”最为出名。
如果你也热爱美食,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