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王禹
“兰亭丝竹。高会群贤,其人如玉。曲水流觞,灯前细雨,檐花蔌蔌”……很多人都会被《兰亭集序》中这首诗的意境所吸引,诗情画意间,举觞畅饮,也许是现代人一种不可临摹的奢望。
我们总将曲水流觞比之清雅,觥筹交错间似有祈福之意,如今,流觞有着更深的含义,通常比之文化之充盈。也许我们无法在自己的想象中还原曲水流觞之雅之乐,但与之相辅相成的则不能没有美食相伴。
刚刚收官的广东卫视原创美食文化节目《粤味好功夫》,就试图扮演寻找流觞背后“粤之味”的角色。节目以粤菜师傅为出发点,不仅为观众提供了一次融贯古今的粤味之旅,更是将粤味之美在传统文化的沁润中,让富有独特印记的粤菜与文化传承得以完美结合。《粤味好功夫》播出十期,平均收视排名全国省级卫视同时段第六、最高第五(索福瑞63城数据)。
烟火气中的仪式感,优雅至俗
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粤菜,既有“食不厌精,烩不厌细”的中原饮食风格,又受海外菜系影响,从而形成了融会贯通于民族饮食特点的独特饮食文化。
一茶一坐到一羹一饭,《粤味好功夫》既有着百姓间的烟火味,也有跨越屏幕的流觞之意境,优雅而至俗。
就在这雅与俗的不断转换间,广东当地名厨所组成的九支队伍,围绕不同主题和特色食材,通过“极速美味”“食来运转”“极致盛宴”等多轮比拼和呈现,给观众屡屡释放出食材与功法的精绝时刻。
当在气球上切土豆丝而气球却完好如初,当普通的豆腐如菊花般“绽放”,当蒙眼切黄瓜犹如一串珍珠……观众似乎看到的不是透着烟火味的美味珍馐,好像是一件件只可远观不可触摸的艺术精品。
而来自广东各地的九支名厨战队,就是这幅“烟火画”的设计者,他们有的是出身世家的名厨,有的长于蒸煮,有的善于烹炸,有的寄情“盘中诗画”,有的倾情于唇齿留香,可谓是惬意非常。
在看似是竞技场但却充满文化蕴涵的“厨房”中,“霸气”的狮头鹅与“丰腴”的糯米糍荔枝交替演绎着咸甜争锋;腊鸭肉松搭配生炒糯米饭碰上姜撞奶,则是满满的广州街头老街坊的味道;当象拔蚌变身“花仙子”,金华火腿被取名“食遍天”,食材之美尽显。
在这里,具有浓郁广东特色食材的妙用,远远超出观众的想象。水鬼重豆腐、汕尾的鬼虾、湛江沙虫、乐昌的炮弹芋头、高明的粉葛、中山的脆肉鲩鱼、顺德的陈村粉、大头鱼、珠江畔的莲藕、黄油蟹……节目中的名厨不仅用各式食材烹制出地道美食,还时而化身营养师、带货者,助力广东食材和美食文化走向全国。
《粤味好功夫》为什么好看,为什么观众颇为追捧?就在于节目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竞赛场,而是在比拼的外衣包裹下,在味道满满的烟火气中透着不可或缺的仪式感,比如名厨面对食材的尊重,再如每一次的蒸煮烹炸,何尝不是一种仪式感。节目中既有星厨的匠心,也有大排档的洒脱,一道道佳肴仿佛是一盘盘乡音,沁人心脾。
柴米油盐酱醋茶构成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粤味好功夫》没有孤立地执拗于粤味之美,而是同时将这种对食材的敬重和生活的态度跃然镜头,在润物无声中将烟火气息与优雅的仪式感嵌入其中,既让观众享受生活,更要通过这种仪式感尊重生活。这也是节目传递给观众的正能量生活方式,也是暗藏的彩蛋之一。
匠人匠心的时代感,以微见著
美食文化的盛行,让各类美食电视节目层出不穷,而广东卫视推出《粤味好功夫》独树一帜,并将食材、人与背后的故事所构建的传统文化圈串联起节目的主体构架,透过镜头找寻粤味背后的传承故事,打造有温度的美食,更让温度传递到每名观众心中。
执行导演黄浩介绍:“节目包括两大场景,一个是具有岭南艺术特色的开放式厨房和餐厅,即棚内场景;另一个是涵盖广东多种特色食材的产地,即移动式外景。”《粤味好功夫》通过多种综艺元素的融合以及时间与空间的镜头转换,在引起观众对饮食遐思的同时,更能引发对美食、传承、匠心、公益等不同话题的思考。
《粤味好功夫》通过演播室、真人秀等多元综艺元素的融合以及时间与空间的镜头转换,在引起观众对饮食遐思的同时,更能引发对美食、传承、匠心、公益等不同话题的思考。
节目中,观众们看到既有来自米其林的星级名厨,也有来自民间的“厨王”,还有已经在后厨创出天地却又回归母校任教并组建全女子厨师组成的厨中木兰战队,他(她)们的故事也许并不宏大但却励志,深深地影响着很多观众。
难能可贵的是,《粤味好功夫》还将乡村振兴等国家发展战略融入到节目中,并以扶贫助农、推介农副产品为主线,助力乡村振兴,充分彰显主流媒体的责任与担当。
粤菜名厨、顺德十大杰出青年的王福坚,不仅打造了具有岭南特色的德云居美食文创园,同时通过带货等形式带动乡村致富,更以“美食外联家”的身份将顺德名菜炒牛奶带出国门;广州轻工技师学院教师黎正开,通过直播用贵州当地食材教网友做粤菜,帮贵州贫困山区推广销售农产品;厨中木兰战队的谢金芳再回母校任教,助力粤菜技能与文化的薪火相传;在斐济、新西兰、瓦努阿图等国家工作的四年时间里,冯昔贤让粤菜在当地“圈粉”,传授清远菜烹饪经验,让更多人通过学习实现稳定就业与脱贫致富。
他们的故事就是一个行业的奋斗史,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他们坚守优良传统的沿袭和历史的传承,日积月累坚守的那一份初心,他们用朴实的行动还原着美食最本真的味道。在此基础上,由闫涛、庄臣等美食评论家所进行的解读和点评,更是让观众在得到感官享受的同时,平添了更大的想象空间,伴随着美食相关文化的再普及,一种幸福感溢出荧屏。
正如总导演周炜所说:“《粤味好功夫》区别于其他美食节目的是这里有人、有故事,也可以看到如何煮菜,也能尝到美食,同时领略到岭南的美食文化。”
《粤味好功夫》以较大篇幅讲述这些名厨背后的故事,让观众不仅看到一种匠心精神,更是体悟到在新时代背景下,每个人如何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实现时代使命的责任担当,这也是节目的亮点之一。
全媒体下的多元呈现与创新表达
作为美食文化节目,如何成为爆款?想来必须坚持三个要素,首先是节目既要获得观众认可并形成相互的情感交流,其次是有新鲜的故事和文化知识,同时还有不可或缺的多元传播和创新表达。
显然,在当今的融媒体时代,大小屏互通与互动成为节目成败的重要因素。《粤味好功夫》与快手联合发起#广东美食记录官#线上活动,截至发稿前,相关视频总播放量超过24.1亿。根据排名甄选出全国TOP10“广东美食记录官”,越来越多的千万级、百万级美食达人登上综艺大屏。
节目也成为了微博热搜同城榜“常客”,在每期特色食材基础上,策划与其紧密相关的话题,如“#陈皮为什么能成为广东三宝之一#、#广东生蚝能有多大#、#广东人有多爱吃鸡#等等”,先后84次登上广东21地市的热搜同城榜TOP1,借由“人+食材”的影响合力,《粤味好功夫》实现了岭南饮食文化和特色地域食材的现象级传播。
众多网友面对节目的热播,也不断分享着对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