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党史学习,多样化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开展宣讲、开展党史展、举办党史竞赛……近段时间,一场党史教育学习热潮在从化掀起。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区,从化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与党史教育相结合,在乡村开办一场又一场活动,让村民在党史学习中吸取力量,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为乡村建设塑形铸魂。

织密阵地:多个文明实践点扎根基层

3月底,在从化区鳌头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内,一场精彩的党史知识“较量”在这里火热上演;4月初,在吕田镇三村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群村民和村干部正在津津有味地听着红色故事……

“我们从化有11个实践所,多个文明实践点,要管好、看好、用好这些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把从化的精神文明实践和党史学习教育提升到新的高度,真正让全区人民群众文明起来、自信起来、幸福起来。”从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区,从化区系统构建“1个实践中心、11个实践所、个实践站”的全域覆盖三级实践阵地。此外,从化还按照“一站多点”的思路,建成了全省首个高校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市首个民政系统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打造了全国首个乡村振兴宪法馆、“老温泉新活力”实践馆等多个文明实践点。

从化区还利用线上平台开设党史学习教育专栏,开办粤菜师傅线上课程,开办小康讲堂……让村民随时随地便可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开拓服务:全民参与志愿活动蔚然成风

群众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听宣讲,党员干部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参加竞赛,而志愿者则走进了从化的田间地头摘菜,以别样的方式践行新时代文明实践精神。

“有社工向我们反映,在蔬果采摘时节,个别困难农户种植的蔬果因缺少销售渠道而滞销。”从化区志愿者协会有关负责人说,借着主题党日的契机,从化区以“主题党日+消费助农”的方式,组织党员志愿者到菜农的菜田里,以现场采摘蔬菜、党员自费认购的方式帮助困难农户增收解忧。

志愿者是从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力军”,目前,从化全区已成立各类志愿服务队支,登记在册志愿者达多人。他们在疫情期间坚守在联防联控的一线,保障了疫情“零传播”“零扩散”;他们依托50个‘牛哥驿站’服务近个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帮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

“这些志愿者都是来自不同行业,却有一颗同样的爱心,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倡导新风尚中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新时代,新风尚。如今走在从化的街头,随处志愿服务行为,随处可见文明互助现象,“全民志愿者,人人皆是主力军”早已蔚然成风。

直击需求: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

“要真正做到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除了量与质共进,还要懂得与时并进。”从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3月25日,一场党史宣讲活动在罗洞工匠小镇举行。“我家里三代木工,自小我就与木工结下了不解之缘。”宣讲会上,来自江埔街凤二村的宣讲员李建文从个人经历出发讲述了自己学习木工的奋斗历程,提出了工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思考。台下的观众屏息聆听,“创业是艰险的,传承是艰辛的,但我没有放弃,希望大家都能够和我一样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自己好,为乡村好,为从化好,继续努力奋斗!”直到李建文深深鞠躬,台下才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近日一场又一场的光辉历程党史宣讲活动在从化举办,掀起了一场又一场的学习党史热潮。在从化区里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的第二天,从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迅速成立百人光辉历程党史宣讲团,并在罗洞村和格塘村举办首场宣讲活动。光辉历程党史宣讲团成员多达一百人,迅速在从化全区开展巡回宣讲。

此前,在西和粤菜师傅培训室内,十多位农家乐厨师、村民、学徒聚在一起,向前来授课的烹饪师傅取经,经过粤菜大师的“点拨”,经典的从化五道菜成为众人追捧的乡村名片。依托全省首个“粤菜师傅培训室”,从化区精心打造粤菜大师志愿服务平台、粤菜菜式创新平台和粤菜师傅培训平台,推动实现“培养一个厨师,致富一户村民”。

“广东首个粤菜师傅工作室、如愿行动、致富先锋讲堂、好日子讲堂,还有联手从化区融媒体中心打造‘从化乡村小康直通车’直播都是我区打造出来的文明实践品牌项目。”上述负责人说,这些品牌项目针对不同时期不同群众的需求,下沉到社区基层一线、延伸到企业群众身边,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

聚焦主题:为乡村建设塑形铸魂

“帝田村的发展历程是全村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鲜活教材。值得欣慰的是,我们在与村民的交流中发现,村民叨叨家长里短的少了,关心国家大事的多了。”原帝田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徐座潮在乡贤宣讲会上说。

听完家乡的发展历史,村民陈女士感触颇深,“我的眼泪一度憋不住了。”

截至目前,从化区累计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4场,参与群众30万人次。多样化讲故事、多维度讲政策、专业化讲理论,从化借力新时代文明实践点,通过突出“一条主线”引领、“三大力量”参与和“多方平台”应用,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何钻莹通讯员:黄利谊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韵桦通讯员:邝健华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曾卫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3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