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中国人,都会知道年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新中国成立,一轮崭新的太阳升起于东方。
万物复苏,祖龙抬头,国内一片欣欣向荣。平地一声惊雷下,东南西北的重头工业纷纷开展起来。
这期间有一项重头戏,就是人民大会堂的修建工作。从年到年,仅仅天,人民大会堂主体就修建完成。就在竣工没多久,人民大会堂迎来了一次万分重要的任务——接待国际贵宾,举行盛大国宴。
一、国宴水准,你我等黑马都没见过
虽然说建国以来,我国已经举行了多场国宴,但这种国宴,却让所有的工作人员为之捏了一把汗。要知道早在人民大会堂还没有修建之前,最早的一次国宴是年的“开国第一宴”,这次国宴是在北京饭店举行。
那场国宴,由周总理亲自安排审定,所有的菜式基本以淮扬菜为主。因为川湘菜太辛辣,西北重盐醋,粤菜清淡上海菜甜口多,东北菜油比较大,而淮扬这个地方处于南北分界线上,口味不甜不咸,不冷不热,清清爽爽味道刚刚好,所以很适合各地的贵宾。于是,开国第一宴的菜单在经过层层遴选后,最后选定了六个凉菜,四个热菜,四个点心和一瓶酒。
凉菜为:桂花鸭子、油鸡、虾仔冬笋、桃仁冬菇、五香熏鱼、油吃黄瓜龙、镇江肴菜。
热菜为:草菇蒸鸡、鲜蘑菜心、红烧鲤鱼、清炖狮子头。
点心为:炸春卷、豆沙包、菜肉烧麦、千层油糕。
酒就是具有代表性的山西汾酒。
那场宴会总共宴请了60桌贵宾,在那个物质艰难的年代,可以说是十分丰盛的晚宴。
此后,整个国宴地点屡经变换。
二、第一次在大会堂举办国宴,所有人都捏了把汗
但是在新修的人民大会堂举办国宴,还是头一次。
赶上建国十周年庆典,所以这次国宴非常盛大,所有在场员工丝毫不敢马虎,都时刻紧绷着一条弦。为了顺利进行国宴的准备工作,公安局率先对整个宴会厅进行了严格的防火检查。
但是在这个紧要关头,大家却发现了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宴会厅天花板上的建筑材料,竟然是木龙骨。
在电力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木头根本不防火,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安全隐患。
国宴天花板竟然做工如此粗糙,时任北京第二书记的刘仁当场就将大会堂设计负责人沈勃狠狠责备了一顿,尽管沈勃解释说在天花板已经做了防火防电的特殊处理。但这场举世瞩目的国宴,依旧不容丝毫懈怠。
看到这里,想必很多人都不太明白,为什么在天花板上不用不锈钢材料,而是用木头呢?
这个问题问得好,当时建国才刚满十年,国内建造业刚刚起步,整个钢铁的产量极其有限。用一句不太夸张的话说,在宴会厅天花板上放置钢铁结构,那真的太奢侈。
而且,当时整个天花板上密密麻麻全是电缆,万一擦电起火,后果可想而知。
但是国宴举办时间已经迫在眉睫,就算一下子真能集齐不锈钢材质,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根本不可能拆除重建天花板,也不可能另找国宴场所。
就在所有人都急得团团转时,人民大会堂修建负责人沈勃自告奋勇,当场下了军令状,誓死维护好国宴现场的安全。
于是,年9月30日,就发生了人民大会堂国宴现场,天花板上有50个人密切监控的罕见一幕。
国宴开始前的几个小时,沈勃悬着一颗心,紧急派了50个人,每人手里拿着一件棉被,爬到天花板上监视着整个线路。
这50个人里有30名消防员,20名维修工人,每个人的心理能力和业务素质过硬。当时沈勃的计划是,一旦发现哪处线路起火,就让工人以最快的速度用棉被堵灭。
那场国宴整整三个小时,在这三个小时里,沈勃包括在场的所有工人都神情紧张,他们大气也不敢出。
多年后,在回忆中沈勃说这是他此生度过的最漫长的三个小时。好在国宴现场一片喜气洋洋,人们举杯相庆着国庆十周年,国宴过后,沈勃和他的工人们这才舒了长长一口气。这场国宴获得了圆满成功,事后,国际贵宾也高度赞扬了大国宴会的高超水准。
这场国宴就像打仗一样,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是战士,最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才让这场战役完美以胜利告终。此后,国宴会场安排消防官兵在天花板防控的工作,就成了一项传统开始流出下来。
时至今日,国宴已经顺利举办了多场,但那场年的国宴仍让人记忆犹新,因为人民大会堂的首场国宴能够顺利举办,离不开维持秩序的安保人员,离不开忙碌的服务员和厨师,更离不开那些爬在天花板上对火电灾害严防死守的消防员和维修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