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华创证券,欧阳予、彭俊霖、董广阳)
一、格局演绎:高餐调比趋于集中,中式复调处于初期
(一)海外复调发展成熟,格局集中度有异
1、低集中度典型:美国区域性强,新玩家多
美国调味品集中度提升逻辑趋弱,新玩家进入速度快于行业扩容速度。美国复合调味品不同赛道巨头领跑,同时新进玩家林立。根据艾媒数据,年美国复调渗透率为73%。一方面,高渗透率以及可观盈利吸引,叠加美国创业氛围浓厚,大批小型调味品品牌得以出现,其中不少是自制复调,口味不错,邻居朋友也认可,就试试社媒推广来创业。比如在20年增速超过%的高端松露酱Truff、主打健康有机高品质的Bornsimple(后被味滋康收购)、Primalkitchen(18年被亨氏2亿美元收购)。在这种背景下,美国调味品公司-年数量CAGR3.9%,显著高于同期调味品行业营收的2.0%。另一方面,成熟品类沙拉酱和意面酱,近年来也因为沃尔玛/亚马逊等巨头的布局,竞争更加激烈。
美国复调细分品类生命周期各异,高增长品类格局更分散。整体来看,美国调味品行业处于成熟期,其中番茄酱/蛋黄酱/芥末酱等增速甚至转负,巨头以外空间较小。年芥末酱市场的小品牌市占率仅为14%,蛋黄酱/番茄酱分别为7%/3%。相比之下,仍处成长期的辣酱、BBQ酱,新品牌热度更高。其中,辣酱为高增长低集中度典型。欧睿数据显示,辣酱CR3为51.7%,低于蛋黄酱/汤料/意面酱的82%/68%/56%。这也与辣酱品类的增速更高、应用场景广、消费群体多样有关。由于美国拉美及亚洲移民人口多,辣酱涵盖越南/墨西哥等不同风味,甚至研发出了柑橘等水果风味;在使用场景上,除了用于炸/煮/烤之外,还可以用于饮料制作。
2、高集中度典型:韩国菜系简单,本土垄断
韩国复调处于发展中期,传统品类生命周期已较成熟。欧睿数据显示,韩国调味品cagr10约4.6%,近五年复合增速达7.3%,对比起步更早的美日,增速相对可观。但其中酱油/辣酱/肉汤/番茄酱等成熟品类增速放缓。而受到中式菜肴兴起和李锦记的渗透,蚝油cagr10达14%,腌制菜/意面酱等近十年量增cagr7%以上,仍在渗透率提升阶段。韩国复调集中度高,且本土企业优势突出。韩国复调CR3多在60%以上,蛋黄酱/番茄酱/意面酱等西式复调甚至也由本土企业垄断,CJ/大象/不倒翁在多品类占优,格局要么一家独大,要么双寡头垄断。除了与韩国财阀经济体系、渠道集中有关外,也受益于社会企业层面的舆论教育,比如针对辣酱,国家层面指定了“传统辣椒酱制作工艺传承者”,企业宣传也侧重“延续韩国传统工艺/家的味道”,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本土品牌。
3、中间形态:日本西欧头部集中,尾部分散
日本复调头部玩家基本确定,但尾部仍相对分散。据欧睿数据,日本复调头部三家是丘比/好侍/味之素,近年来CR3已较稳定,而从近十年格局数据看,成熟期日本复调各品类并无绝对集中趋势,龙头集中度提升主要发生在品类成长期。尾部玩家包括做调味料衍生的综合食品/水产加工/零售企业、地方特色调味品企业,和主打有机天然的新品牌。品类多样、sku细碎带来格局更分散,典型如汤料、菜单用调味料。日本复调中最大品类是汤料(soup),在日常饮食中常见。汤底主要分为西式/日式,西式含玉米奶油汤/意式蔬菜汤等,头部玩家味之素的Knorr在-年从36亿迅速增至亿日元。日式含关东煮汤/味增汤/昆布汤等,以最受欢迎的味增为例,由于不同产地在口味(甘/辛)和原料(米/麦/豆)的组合有别,信州/仙台/东京分别流行浅色辛口/赤色辛口/赤色甘口味增,集中度更低,日本味增龙头sku多在-种,尾部玩家则更聚焦当地特色,sku约10-20种,带来味增格局分散。此外,菜单用调味料类似,也是复调集中度最低的品类。
西欧复调CR3稳定在30%-50%,汤料意面酱更分散。与日韩相似,西欧蛋黄酱/番茄酱格局最集中,CR3在50%-60%,芥末酱/烧烤酱CR3也近50%。其余品类集中度更低,以汤料为例,CR3约35%,联合利华占20%,而腰尾部品牌分散,主要是西欧国家小而独立,饮食文化在共性之外依然有差异,比如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德国分别流行蔬菜汤/凉菜汤/清汤洋葱汤/土豆汤。与之对应,中小品牌一般专注1-2个国家所在市场,并推出本土特色汤料,如Unox/Dimmidisì聚焦荷兰特色汤/意式蔬菜汤。此外,优势品牌在进军非本土市场时收购行为常见,像GB食品/奥科拉近年就收购了不少成熟的小汤料品牌。具体来看,头部快消公司几乎垄断西欧复调市场。综合王者联合利华在烧烤酱、汤料等7个细分市场占据前1-2名,年起通过收并购迅速开疆扩土,0年收购家乐;其次卡夫亨氏、雀巢在5-6个赛道领先;奥科拉(挪威)、冠利(德国)作为历史悠久的食品公司,也在3-4个品类保持优势,但集中在沙拉酱、芥末酱等高标准化品类。
(二)规律和启发,我国行至何处?
复调集中度排序看:韩国日本≈英国≈美国西欧中国。集中度高低的个性,主要由各国餐食习惯或味型复杂度决定。但个性之中,基本规律是规模化程度越高,复调集中度越高。具体来看,高餐调比、低延展性的复调,格局更优。回到我国,复调仍在发展初期,集中度低,尚未出现在多品类占优的龙头,但未来大概率往集中演绎。
1、个性:跟各国菜系走,味型复杂度影响
各国味型复杂度上,中餐日料≈美式烹饪西餐。中餐八大菜系,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区域性强且组合多元,代表性企业如日辰sku0+;其次是美式烹饪,在英国菜的基础上兼收并蓄,融合了印第安人风格和西欧甚至东南亚特色,但在制作手法上方便快捷,所以sku略少于中餐,典型是餐饮零售渠道均见长的联合利华,sku+。而日本在地域和饮食习惯差异度上弱于美国,日料主要分为本帮料理/怀石料理/会席料理三大菜系,但讲究质精量小,同一菜系的sku更丰富。韩国菜则相对简单朴素,料理方式接近西方,但更清淡,地域性也相对弱一些,所以代表型企业的SKU最少。
味型复杂度受到经济开放和人口多元化程度影响。韩国基尼系数最低,其次是日本,英国。我国56个民族14亿人口,口味差异性大。而美国是公认的移民大国,区域差异大,南部普遍更喜欢辛辣调味品;东海岸大部分地区偏好甜食如巧克力榛果酱;中部偏北部则更喜欢沙拉酱。其他各州偏好更分散,也带来了更低的复调集中度。同为东南亚国家的新加坡和泰国,也能说明这一结论。新加坡处在世界的十字路口,高度开放,日常饮食涵盖西餐/粤菜/娘惹/印度菜/韩料,乃至越南菜/蒙古菜,这也使得通用超市里各地调味品一应俱全,格局高度分散。而泰国则与之相反,复调集中度相对高,其中日本味之素在味精和风味调料分别占有90%/80%的份额,联合利华在果酱、餐调、酱类保持优势。而泰国本土菜系和烹饪方式差异较小,龙头NguanSoon(阮顺)凭借“HandBrandNo.1”,在咖喱/肉桂粉/姜末/甜梅子酱多品类占优。
2、共性:可规模化程度越高,复调集中度越高
复调格局本质上还是由可规模化程度决定。结合跨国不同品类对比,我们发现复调集中度与餐调比正相关,与品类延展性负相关。但回归本源还是由可规模化程度决定,餐调比越高,或者品类延展性越低,意味着单品空间越大,可规模化程度越高,品类越易集中。
高餐调比的复调格局集中,低餐调比更分散。从品类集中度看,各国基本都呈现鸡精番茄酱蛋黄酱类底料品类(辣酱汤料)烧菜料/定制菜单调料的规律。原因在于高餐调比品类往往工业化更早,规模效应更强;而低餐调比天然满足的是更细分的需求,品类延伸性相对更强,单价高,进入退出门槛都更低,企业间也相对难拉开差距。
品类延展性越强,往往集中度越低。单一复调品类在风味、地域、规格上的延展性越强,意味着头部企业很难承接起全部细碎的需求,典型是日本味增、美国辣酱、西欧的汤料,地域性都很强,在酸度辣度咸度甚至食材上的延伸多元,格局比当地其他品类都更差一些。
3、结论:入局容易进阶难,往相对集中演绎
复调渗透率低,行业整体分散,腰尾部企业常见。根据沙利文数据,我国21年复调约亿市场,推断CR3不足10%。其中,西式复调基本由丘比/味好美/亨氏/雀巢垄断,而中式底料颐海天味率先资本化,其他品类也基本有各自细分寡头。具体来看,标准化程度高的海天黄豆酱、老干妈辣酱、王守义十三香营收规模已超出10亿,但大部分赛道的龙头体量在10亿以下,以郫县豆瓣酱为例,尽管也是类基础调味料,但格局仍然分散,19年郫县豆瓣工业产值亿,对应74家企业,年销售过亿仅8家,其中丹丹/娟城目前营收分别为7/5亿。企业入局容易进阶难,参考底料演进,复调大规模高景气支撑企业做大做强。复调门槛低,制造端壁垒弱,行业很难绝对出清。但进入复调后,单品规模有限使得企业很难进阶,大量腰尾部企业拉不开差距。而头部企业竞争优势确立后,顺风期保持高于行业增速,逆风期又能主动调整,率先走出底部。结合纵向的底料复盘,和横向的海外梳理,我们预计在复调渗透率提升的过程中,复调格局也将经历从分散走向集中的阶段。而客观上看,我国复调市场大增速快,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土壤,其中中式复调机会更大。
4、分赛道:西式格局初定,中式跑马圈地
从基本分类看,家庭端更容易切入;而餐饮复调占大头,需要扎实做市场。家庭端在疫情加速下,布局复调企业增多,也引起了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