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菜为什么能成为,四大菜系之首鲁菜不是老

八大菜,实际只是四大菜系(鲁、川、粤、苏)的衍生。鲁菜在中国的历史上一直为首,只是近代几十年才有排序的变化。鲁菜是中国文化的代表,鲁菜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在元代以后进入宫廷,成为王孙贵胄的饮食必备,福山鲁菜是融合了孔孟文化的中庸之道。

菜品的口感平和适口,突出食材的本来味道原汁原味清鲜脆嫩,代表菜有“油爆海螺”“葱烧海参”“糟溜鱼片”“溜虾腰”“大虾”等等,福山之所以被称为中国鲁菜发源地,这要感谢曾经在宫廷里从业的传承师们(厨师),他们吸取了百家之长,将各个派系的精华融入到鲁菜中,使福山成为鲁菜厨师的摇篮,曾经北京的八大堂,八大居都是福山人打理。

两千多年以来,鲁菜是中华地区唯一的“自发型”菜系,其他的不管几大菜系都属于“影响型”菜系。鲁菜历史最悠久,商朝末期就有鲁菜一说,战国时期已经成体系。有四大菜系这个概念,都已经是宋元以后的事儿了,更别说后来的八大菜系,更晚。

另外在烹饪技艺上,其他菜系在完善菜品和形成体系的历史过程中,或多或少的都受到过或者说一直受鲁菜的影响至今。或者直接以鲁菜为框架结合自己当地食材的局限性,慢慢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而自成一派。虽然现代社会外卖盛行,但不能否认中华饮食历史。

鲁菜还有一个分支不能被忽略,那就是鲁南菜,也称运河菜,分布于枣庄、济宁等地。运河菜有别于普通的鲁菜,口味较重,重盐、酱油,好辣,在口味偏清淡的鲁菜中独树一帜,甚至于在整个北方菜系中都不可多见,以薄皮辣椒独步鲁菜。

尤善小吃、羊汤,甚至于主食,也不同于其他鲁菜,喜煎饼、烧饼、缸贴、单饼等面食。整体口味与苏北、皖北较为接近,与普通鲁菜迥然不同。代表食品有枣庄西集羊汤、辣子鸡、菜煎饼,济宁甏肉等。

鲁菜的工艺很难把握,一个厨师一个样。就拿九转大肠来说吧,有时候鲁菜大店做得反而不如某个鲁菜小馆。前些年,一个鲁菜名店会聚合着很多名厨。

可这些年,鲁菜厨师人心散了,撒在各处开小饭馆,每个人都有几个拿手菜,可又没一个能把全部菜系都做好的,所以去哪个店都没法吃遍鲁菜精华。

这就给人一种不好的印象,因为无论到哪个店,都跟撞大运似的,一两个菜好又一两个菜差,让人感觉鲁菜就那么回事。济南的鲁菜馆呢,相对好一些的是崔义清鲁菜馆,三义和、会仙楼也还凑合,聚丰德和春江饭店算是老国企老店环境服务都一般,闫腰子算是后起之秀但底蕴菜品都还浅点。其他的呢,还是要走街串巷,到一些小馆子里去品尝,比如芙蓉街王府池子那边,偶尔会遇到几个不错的厨子,但得找熟人带着去或者碰运气。

四大菜系,都重视高汤,正式一些的店,没高汤做不了生意。街边小店没高汤,大家也都能做生意,和汤无关。鲁菜适应市场上很滞后,选料窄,工时长,价格贵,这本身就限定了只能做小部分人的生意。

川菜九十年代被粤菜吊打,四川和成都市政府开始发疯一样推进新派川菜的创造和推广。传统川菜现在很没落,但是川菜事业火了,有很大遗憾。

鲁菜的没落跟经济有很大的关系,鲁菜现在是两极化,好的越好,差得越差,济南基本上大餐馆大酒楼,鲁菜水平都不怎么样。私房菜师傅的水平比酒楼不止相差一点点,食材酒家都不愿意用最好的食材,府邸菜出得起价格,师傅也不用做很多杂务,只需专心研究菜式,所以才能进步。

鲁菜确实是四大菜系之首,99%出自孔府菜,清朝之前都是宫廷菜,熊掌燕窝驼峰海参鲍鱼鱼唇都是经典鲁菜,甚至相声报菜名里的菜,一大半都是鲁菜,满汉全席75%也是鲁菜,只是普通人平时吃不起而已。后来新中国国宴变成淮扬菜只是价格更亲民一些,显得不要太铺张浪费,真正吃货的巅峰还是鲁菜。

鲁菜有一道扒熊掌,先放在泔水桶里沤几天,把外面那层厚皮去除的,这是前期处理,吃这一道菜,不光原材料稀少,那前期处理和后期处理,光时间就得十天,功夫了得,不是有钱就能吃上的东西,所以鲁菜沒落了,不是老百姓的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