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赛选手来广州,体验粤菜文化,对话非遗大

治白癜风好方法 http://m.39.net/pf/a_10467294.html
00:49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已经圆满收官。12月16日,参加此次大赛的11名选手组成“技能国手访问团”,走进广州酒家,与粤菜师傅一起交流广州早茶文化,学捏面塑。在永庆坊对话非遗大师,参观赵家狮非遗生活馆、欣赏古琴弹奏、学刺广绣等,感受广州的文化和城市魅力。

感受粤菜师傅的匠人精神

技能选手们来自四川、吉林、江西等地,参与了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糖艺项目、烹饪(西餐)、餐厅服务、酒店接待、健康与社会照护等项目的比赛。当天中午,选手们来到广州酒家,了解“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以及如何创新粤菜制作手艺。

据介绍,广州酒家以“培养工匠精神的新型劳动者”为目标,通过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平台全面实施“粤菜师傅”培育行动计划。广州酒家规定每三月创作新菜式,每季度出12道菜进入时令菜牌。此外,注重职工适岗培训,新老员工都要在水台、砧板、打荷、候镬岗位循环培训学习,提高制作手艺。

绿茵兔仔饺、真味酸奶蛋挞、广州文昌鸡、泮塘五秀、姜撞奶……十几道广州传统早茶轮番上桌。这些点心经过粤菜师傅的精心制作,色香味俱全,还尤其注重食物外观和摆盘。巧克力做的粉红色“荔枝”挂满枝丫,糯米粉做的山竹惟妙惟肖,还有外形似小白兔的虾饺,都引得选手们拿起手机狂拍。

技能国手们向广州酒家的大厨学习面塑。技能国手们向广州酒家的大厨学习面塑。

参观者手捧刚刚学习制作完成的面塑作品和老师合影。品尝完早茶后,大厨杨洪强现场教大家制作面塑。在工作台上,大厨们用面塑做好的牡丹花、异木棉花、苹果十分逼真,选手们跃跃欲试,纷纷拿起彩色的面团开始揉搓。异木棉花是怎么做成的?“先做花心,取出一点黄色的面团,搓成小细条……”杨洪强一边示范,一边指点选手们进行操作。

其中,来自四川糖艺项目的选手高亮有很好的功底,很快就完成了花朵制作,还自制起一颗仙桃。他表示,这次过来跟大厨交流收获很多,感受到了粤菜师傅的匠人精神,以后也要不断学习,提高制作工艺。

广州酒家的点心“泮塘五秀”曾获得“亚洲地标美食”荣誉。听古琴、学广绣,体验岭南传统文化

下午,技能选手们来到极具广州都市人文底蕴的西关旧址——永庆坊。他们不仅能近距离感受到独具魅力的岭南文化,还可与非遗大师交流互动。“醒狮制作考究,很注重配件和装饰,以中国传统戏曲面谱作鉴,色彩艳丽。”赵家狮非遗生活馆的非遗大师赵伟斌为大家介绍起了南狮的起源和特色。

赵伟斌还为技能选手们展示了舞狮机器人、VR看舞狮等高科技。“以前看舞狮都是在电影或者春晚上,这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观察舞狮。”来自吉林烹饪(西餐)项目的选手杨东升告诉记者。

广彩匠人周承杰专为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烧制了一个纪念物——12寸的广彩盘。此外,广彩匠人周承杰还专为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烧制了一个纪念物——12寸的广彩盘,盘面是大赛的吉祥物和会标。“先把图案画出来,再按照吉祥物的色彩进行填色。”周承杰告诉记者。广彩的用色偏明艳,吉祥物有些部位的颜色很少用于广彩制作,因此需要重新调色,前后花了一周多时间才完成。技能选手们与周承杰交流完广彩的制作工艺后,都争相与广彩盘合影。据了解,这体现广州对大赛的重视,也是传统技艺大师与青年技能大赛选手们的一次传承交往。

技能国手访问团一行在永庆坊参观广州珐琅大师工作室。最后,选手们还欣赏了古琴弹奏、体验了广绣制作和传统饼印制作等。“以前也看过舞狮,接触过广彩,经过这一次的体验,对咱们的传统文化了解更深了。”来自广州健康与社会照护项目的选手汤韵表示。

醒狮非遗传承人赵伟斌向参观者介绍醒狮文化。赵家狮文创产品——小狮头。文字: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春林图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廖雪明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廖雪明刘春林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赵小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1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