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的珠海,气温骤降。
寒意袭人的早晨,几个怒江籍少年撸起袖子,在操场旁站成一排,一手持锅,一手掌勺,直径49厘米的厚铁锅倒入细砂石子加起来有7斤重,砂石与铁器产生撞击,偌大的操场顿时喧闹起来。
这样的颠锅训练将在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持续一整个学期,这是他们学粤菜入门的第一道关。
在珠海市对口帮扶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大背景下,这所学校内现有名跨越千里山水远道而来的少年,其中部分已进入三年级见习阶段。对于这群粤菜炉边的怒江少年而言,新的未来才刚刚开启。
南方日报记者胡钰衎
失败的马蹄糕
8:45,铃声响起。
16岁的怒江籍少年欧密春戴上白色厨师帽、系紧厨师袍和围裙,广式面点课开始了。
相比于操场边的寒冷喧闹,他所在的面点教室里热气蒸腾。
银色不锈钢操作台排列整齐,大型的发酵箱、搅拌机、蒸锅、烤箱、炸炉、清洗工具等一应俱全,俨然就是个酒楼茶肆的后厨。
这节课进行每月的阶段性检测,欧密春和班上的珠海籍同学搭档,打算制作泮塘马蹄糕和豆沙酥。
根据珠海市与怒江州教育部门签订的相关协议,这所学校在去年秋季迎来了首批怒江贫困学生,欧密春正是其中一员。经历过同样的颠锅抛砂、刀工技能和手工揉面等训练,他已进入二年级的菜肴制作阶段。
前两周刚学过的泮塘马蹄糕,欧密春做得有些生疏。
“制浆不对,分量、时间、温度等也没把握好。”包点课老师陈小艺不久前获得第八届全国烹饪技能竞赛中式面点项目金奖,她一眼看出问题所在。
趁着马蹄糕正氤氲在高温蒸汽中,欧密春开始帮助搭档制作豆沙酥。他将豆沙馅揉捏成团,抬起手向搭档示意,两人确认大小尺寸后,继续如法炮制,搭档则迅速将他递过来的豆沙馅用面团包裹好。
揉完豆沙馅,他帮忙裹面皮。当豆沙酥半成品制好,准备进入烤箱的时候,他决定去看看蒸锅里的马蹄糕。
“确定蒸熟了吗?”此时离课堂检测结束还有一个小时,欧密春有些心急地把马蹄糕拿了出来,正准备掀开保鲜膜,老师这么一问,手又缩了回去。
在老师的注视下,他小心地掀开薄膜,用吸管戳中间部位检查,果然没有蒸透。
他有点沮丧,只得回炉返工。
因为多次提前取出,加上配比不准,最终这份泮塘马蹄糕模样混浊,虽然也有茶黄色以及长方形状,但完全看不出半透明的效果。
欧密春的马蹄糕失败了。
异乡的老同学
当欧密春站在蒸锅前等待的时候,一旁的怒江女孩和花梅也在烤箱前焦急不安地等待点心出炉。
和花梅是课堂上为数不多的女生,扎着细长的马尾,讲话声音很轻,皮肤上还微微带有高原阳光留下的印记。
她和搭档李石磊都来自怒江州兰坪县,在怒江民族中专念完一年级后来到珠海,两人变成了异乡的老同学。
她的家叫兔峨乡,距离学校有五六个小时的车程。半年前,他们从学校集中出发,先是乘坐一辆小巴,辗转两三个小时到了昆明,再转飞机落地珠海。他们告诉记者,“去珠海读书”是自己做的选择。
事实上,怒江当地的职业学校曾经向这些孩子们推荐过更多择业方向。李石磊本来被推荐了更好就业的水利专业,但他坚持选择来珠海学烹饪,也很享受这里的实训课程。“我们想自己出来闯一闯,试试看行不行。”
“能看得到求学的欲望,”这是校长郭宏才对这群怒江少年们的评价。
一名叫张文康的怒江少年给郭宏才和老师们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三年级的他正在一家酒楼见习,不但主动要求到每个档口轮岗,对广式烧腊档口也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计划先在珠海积累几年经验,再回到怒江创业。
“这个孩子在校时便主动要求加入竞赛队伍,我有好几次碰到了周末在实训室里偷偷练习的他。目标明确,规划清晰,他知道自己要做什么。”郭宏才说。
张文康周末自主“加餐”练习的综合实训室,恰好就在欧密春上课的面点教室旁,那是专门为竞赛选手准备的课室,具备了所有烹饪项目的功能,在校园里还有另一个名字——“粤菜师傅传承组”。
当欧密春与和花梅正在小心练习还不熟练的点心时,隔壁综合实训室的学生正在为下一次竞赛做冲刺准备,他们刀工精巧,所制的包点褶皱细致均匀,堪称专业水准。
班上也有同学被选进了竞赛队伍,欧密春很是羡慕。
大师的课堂
在另一堂风味菜制作课上,欧密春班上的气氛有些紧张。
授课的是兼职教师李开明,他同时也是中国国家烹饪集训队的一员,明年初即将前往德国斯图加特参加第25届世界奥林匹克烹饪大赛。
在这位拥有一流烹饪技能水准的资深厨师面前,欧密春和同学们乖巧又谨慎,不敢交头接耳,站姿也不敢松懈。
“这是一位很厉害的粤菜大师,网上能搜到名字!”李石磊悄悄告诉记者。
这节课上,他们将要练习制作“田螺焖鸡”。待老师示范过后,课堂立即忙活起来。笃笃、滋滋、嚓嚓,切菜、热油、翻炒……十几个炉灶同时开工,艳红的火焰嗖地上蹿,各类厨房特有的声音此起彼伏。
大厨李开明如鹰隼般巡视全场,即便料碟摆放不齐的微小细节也不会放过,无疑把酒楼后厨的真实紧张感带进了课堂。
这些怒江的孩子们是幸运的。自去年4月广东省乡村振兴工作会议倡导并部署了“粤菜师傅”工程以来,珠海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粤菜师傅”工程向纵深发展,大规模开展“粤菜师傅”培养培训,扶持建设了7个“粤菜师傅”培训基地和3个“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李开明就来自其中的一个省级“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邓谦工作室。
依托邓谦工作室的影响力,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网罗了十多位像李开明这样的烹饪大师,如长隆珠海度假村区酒店行政总厨麦汉明、珠海度假村酒店行政总厨韦志坚等均在其列。工作室还计划编写一本粤菜风味菜教材,目前已展开了实地采风、拍摄撰写等。
和花梅和李石磊这次是“打荷”的角色,细心腌制鸡块,准备碗碟料头,全神贯注配合“主厨”。欧密春正是负责掌勺的“主厨”,除了烹调之外,每个环节前后他反复地清洗铁锅,锅中的水被搅拌成漩涡状,随他的手有节奏地进行流转,这是课程中对食品卫生的严苛要求。
出锅,摆盘!欧密春迫不及待地站在自己的作品前等待评分。
老师一道道地检查和尝试,挑剔着颜色、切块、收汁及味道层次。他也学着老师的样子,偷偷夹起一块,从舌头中间进入,两边咽下,感受厨师品尝菜肴味道的方式。
欧密春的作品这次获得不错的分数,他告诉记者:“老师说我的刀工还差了些。”
家乡没有粤菜
距离春节还剩一个多月。谈到回家过年,欧密春掩藏不住内心的欢喜,露出笑容。
这个戴着黑框眼镜的小男孩已在离家公里以外的地方独自生活了一年半。
“妈妈喜欢吃辣,每顿饭都要吃辣椒。”云南人习惯了酸辣风味,欧密春刚来时还吃不惯粤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