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南北火锅文化,了解五派火锅的差异,一

火锅,中国人餐桌上最常见的食物。它以一种独特的料理方式,以及鲜香的味道,赢得了国民的热爱。

一年到头,我们总会有几次说吃就吃的火锅,约上三五好友,不用去讲人情世故,没有任何心事杂念,只为纯粹的美食,只为体验舌尖的快感。

烫辣咸鲜,油而不腻,暴汗淋漓,酣畅之极,解郁除湿,麻辣清淡各别,各取所需,老少咸宜。

中国的大地上从来不缺美食文化的熏陶。

中国传统餐饮文化历史悠久,菜肴在烹饪中有许多流派。川、鲁、粤、苏四大菜系形成历史较早,后来,浙、闽、湘、徽等地方菜也逐渐出名。

于是形成了中国的“八大菜系”,即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

而如今深受国民追捧的火锅,在它的发展长河中也逐步演化成各地不同的口味,慢慢形成了今天的“五大派”。

今天小编就来为您揭秘火锅的“五大派”。

北派火锅

北派火锅主要有六种类别,分别为:老北京火锅、内蒙肥羊火锅、东北白肉火锅、山东肥牛火锅、羊蝎子火锅、羊汤火锅。

老北京火锅东北白肉火锅羊蝎子火锅山东肥牛火锅羊汤火锅

北派的食物亦如北方给人的印象一般,豪气不做作、随性又随心。

可能是因地域差异的关系,北方人吃火锅以清淡为主,却又偏爱肉。

北方有着极其彪悍的作风,尤其以内蒙为主,想必一般的家禽走兽满足不了其狂野的心和胃。

故而那边的火锅一般都以猪牛羊肉为主。

从老北京的火锅再到山东的肥牛火锅,足以体现北方人的风格。

川派火锅

川派火锅是我们最常见的火锅类型,一般认为分为四川火锅、重庆火锅、鱼头火锅以及串串香。

四川火锅重庆火锅鱼头火锅串串香

四川人爱吃辣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最主要的原因是气候关系,四川潮湿,辣椒可以预防风湿,湿气。历史延续下来就形成一种饮食文化。

在很早以前长江边拉船的纤夫为了祛除体内的湿气喜欢吃重口味的麻辣食物。可是因为比较穷,所以只能用一些简单且便宜的材料进行烹调,然后随随便便吃完继续干活。

因此水,辣椒,牛油,麻椒等等。这些廉价材料的搭配创造了锅底!

川派火锅涮菜丰富,海鲜、河鲜、鱼片、鸭肠、毛肚等等等等,多的能编一套报菜名。

而且涮菜讲究火候,肉类几分熟、毛肚几分熟都有固定的习惯。

粤派火锅

粤派火锅分为海鲜火锅、粥底火锅、豆捞火锅、潮汕牛肉火锅、猪肚鸡火锅和钙骨打边炉。

海鲜火锅粥底火锅豆捞火锅猪肚鸡火锅潮汕牛肉火锅

广东地理位置临海,漫长的海岸线,丰富的海鲜,是上天赐予广东人的天然美味。

广东的海鲜火锅,涮的是海鲜,配料十分讲究,最讲究味道的鲜美和吃的情趣,钙骨火锅食而不腻,味美无穷。

广东人称火锅为“打边炉”。火锅重汤头,因此粤式的打边炉自然也以好的高汤为底,加上各式海鲜、野味及山珍入味。

其酱料主要以特色秘制沙茶酱为辅,使整个火锅变的更加入味,也成就了广式火锅在广东人心目中的地位。

云贵火锅

云南贵州一带的火锅主要分为酸汤鱼火锅、黑山羊火锅、腊排骨火锅、滇味火锅和菌菇火锅。

菌菇火锅酸汤鱼火锅腊排骨火锅黑山羊火锅

云贵火锅的特色就在于它的食材

全部都是选用当地的特色食材

不管开到哪里,都要保持着原汁原味~

云南人有吃菌的传统。野生菌味道鲜美,富含多种营养物质。

以菌为主料熬制的锅底,要的是那鲜美的滋味,在煮的时候就散发出来,让人垂涎欲滴,它真正是云南名副其实的“山珍”。

江浙火锅

江浙一带火锅以清淡为主,主要有菊花暖锅、一品锅、本地鸡窝、什锦暖锅、八生火锅和三鲜火锅。

菊花暖锅一品锅什锦暖锅三鲜火锅

江浙系火锅的特色是馥郁浓鲜,追求汤汁的纯度与鲜度。

“意”是江浙系火锅的精髓。由大米和饮用水酿造而成清香米醋,特别添加了水果的成分,蘸酱中滴入三五滴,丝丝香气随着食物的热气氤氲开来,书写出一派其乐融融的火锅宴意境。

除了以上五大系别火锅外,中国火锅还有湘西狗肉火锅、湖北野味火锅、椰子鸡火锅三种火锅。

总体来说,火锅代表了一种饮食文化,也是一种生活文化,千百年来,传承下来。

吃每一种火锅,都不是简单的火锅,而是历史,是文化,是传承。

虽然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味道各异,但是吃一顿火锅,都能各奔东西的人有理由聚到一起。

在寒冷孤独的冬日,在久别重逢的夜里,无论回家,还是下馆子。

只要一口锅,一盆火,一群好友,一家人聚在一起,蒸腾的热气,翻滚的汤底。

千言万语,都在锅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