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饮食为什么走不出去呢?我是鲁山的,小时候吃桌时候,海参鱿鱼汤,鹿茸汤,肉片踢,肚丝汤是必备,现在想吃,回鲁山都不知道哪有卖的了。首先,需要让河南人认识自己有什么传统的东西,才能发掘发扬。咱河南人性子软,被黑惯了,别人一说河南的吃的难吃,好多人都开始说:因为穷了,之类的,被黑惯了,自己都开始不自信了。东西不是没有,只是很多人不知道而已。河南的文化需要发掘,郑州作为省会,在挖掘中原传统文化上很没行动力。
说实话,经济差是一方面,最主要的是河南地处中原,河南菜系与其它菜系交流很多,导致特点不够鲜明,有些是借鉴了其他菜系的,有些则是豫菜被其它菜系借鉴并发扬光大的,你看比较有名气的川菜鲁菜或是粤菜,都是偏在国土一禺,最大程度保留了特色,其实只要特点醒目,成为标志性,是会被大众留下印象,豫菜的胡辣汤和烩面留给大家的印象就多,就是这个道理。有些菜,好吃是好吃,大家不是太清楚它到底是哪个菜系的,所以也没有给豫菜加持什么。
传统性豫菜发扬,只能寄希望在汴洛,八十年代,郑州东区的老户为什么引种茭白、上海青等拿到西区卖,九十年代,郑州纬三路、经八路、新通桥为什么粤菜、淮扬菜兴盛,进入新世纪,信阳菜、长垣菜依旧是郑州餐饮的主流。现在呢?莫说豫菜,鲁菜我预订半年才能去济南吃上正宗的九转大肠,有几个年轻人有心思去为了吃这样?为了吃合口蒸凉皮,买了票就从岭南去汉中南郑,有几个人有精力去为了吃这样?话多了,作为吃货,希望豫菜越来越好。最后,郑州巩义竹林一个村子的扣碗、新密青屏山上一个小店的芝麻叶豆腐,深得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