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滋味养成史
魏水华,“食味艺文志”号主,饮食风物爱好者
在中国现有的五座“世界美食之都”里,顺德是最特殊的。
澳门的后缀是“特别行政区”,成都、扬州、淮安的后缀都是“市”,只有顺德的后缀是“区”。看起来,顺德似乎天生就比其他四位低上一级,更像一个“小地方”。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站在顺德区背后的,是佛山市——如果说顺德这个“小地方”,是粤菜皇冠上的明珠,那么佛山,就是皇冠本冠无疑。
由高明濑粉、禅城柱侯牛杂、西樵牛奶浸鸡、大良野鸡卷、勒流水蛇羹、九江煎堆、三水蛋散、白坭冬瓜盅、伦教糕、石湾及第粥、盐步秋茄、三洲烧鹅、均安蒸猪、陈村粉等等所组成的佛山版“报菜名”,不仅反映了这里丰饶的物产和讲究的烹饪艺术,更彰显了深植于地理人文之上的,源远流长的饮食传统。
在大多数人眼里,佛山是一座与黄飞鸿、叶问、李小龙高度绑定的城市,在文弱谦退的中国南方,它是少有的,被打上了尚武、悍勇标签的地方。
一个不易察觉的细节是,这三位“武林高手”,似乎都没怎么饿过肚子:黄飞鸿十六岁开设武馆给人授艺,生意始终兴隆,早早当上了老板;叶问十七岁赴香港读书,接受西式教育,电影《叶问》一开场,他就过着喝茶、练武、住别墅的神仙日子;而李小龙,则从出生起就是美国华侨,在移民热土旧金山的独栋独院里长大。
在那个多数中国人都挣扎在贫困线上的年代,这三位佛山人毫无疑问是“人上人”的代表。
事实上,有钱有闲、生活洋派,不仅是黄飞鸿、叶问和李小龙的个人状态,更折射了佛山地区一直以来的富庶和开放。
佛山的地理位置很特殊,珠江最重要的两大支流:西江和北江在此交汇,它们带来了南岭山区的大量腐殖质,并冲击出一片河网密布的巨大三角洲。相比上游城市清远、肇庆,佛山的土地平旷而肥沃;相比下游的江门、中山和珠海,这里又因为远离海洋而没有海蚀侵袭、土壤盐碱化的困扰。
对农耕文明来说,这是一块不可多得的宜居区。
很早以前,中原政权就已将此地视作囊中物。秦灭六国后,发动数十万军民深入湘江上游,修筑了沟通湘江水系和西江水系的人工运河“灵渠”,为的就是让大军沿水路行进,对珠三角地区实施征服和开发。
南海郡之名,由此而来。
包括三国纷争、五胡乱华、南北朝对峙在内的中国北方边患和战乱,进一步促使更多中原先民南下定居。由于远离皇权更迭的中心,许多古老的、在中原已经消逝的文化特征和饮食习惯,反倒在佛山保留下来.
捞起鱼生是顺德美食的重要标签,也是烙刻在佛山人基因里的味道。它复刻了汉唐之前中国人吃“生脍”的方法:剔除掉杂筋与细骨,切成精细的半透明的生片,加入葱姜丝祛腥,加入各种坚果小菜提味配色,再来一勺油脂拌匀,使其更“顺滑”,一派优雅古风。
作为传统农耕区,佛山并没有大规模豢养牛羊的客观条件,但佛山人对牛羊肉却有着让人惊愕的热爱,显然,这来自北方移民们未曾被时间忘记的味觉记忆。
羊腩煲是冬日佛山街头最勾人魂的小吃:米酒祛膻、南乳上色、片糖生抽调味,带皮羊腩焖熟后,再加一把灵魂的支竹,收浓汤汁才能上桌。
羊肉边炉则表达了佛山人对羊肉的尊重,最规整的羊肉斩件,加入马蹄、萝卜、甘蔗、红枣煲出清澈的汤底。羊肉柔嫩、羊汤清甜。吃得不够,还有分切拣选细致的羊肉片、羊肚、羊肠、羊百叶、羊筋、羊血、羊鞭、羊春(睾丸)、羊腰、羊胎盘、羊骨髓可供选择,加入清汤里即涮即吃。一些外人看来可怖的部位,在佛山人的巧手下,被处理得干净清爽而滋味各异。
牛肉的吃法就更多了,毋米粥的主角是匀上了鸡蛋清的牛肉片,鸡蛋清的参与,为牛肉片穿上了一层外衣,防止肉汁的流失。
陈皮牛肉丸是佛山早茶店里的招牌蒸点,牛肉剁碎,加入葱姜米酒和陈皮、马蹄,还要一点点小苏打,搓成丸子蒸熟。陈皮提供挥发性的柑橘精油,让肉丸有迷人的香气;马蹄提供一丁点提鲜的甜味;小苏打的碱能让牛肉里的蛋白质转性,这是牛肉丸Q弹又软嫩的秘诀。
唐贞观年间,大致在今天佛山市中心的塔坡街位置,乡民挖出了三尊铜质的佛像。有人说,这是东晋时期,来自海外的僧人到此传教的遗物。
这件事被认真地记录在佛山地方志里,并成为后来“佛山”两个字的由来。
很多人对这个名称表达了疑义。因为后来的佛山,即没有佛没有寺,也缺乏山;当地人还爱吃各种肉食荤物,一点都不“佛”。但事实上,对外来文化传入的尊重,恰恰展现了盛唐时期泱泱大国的气度,以及珠三角地区由来已久的开放、包容的地方文化特质。
十六世纪中叶,葡萄牙人的舰艇率先登陆距离佛山仅有一百公里的渔港澳门,带来了大量西式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也开启了佛山“向外看”的新历史。
又一百多年后的年,施琅击败郑氏水军,收复台湾。这件表面看来与佛山毫无关系的事,却深入地影响了佛山后来的历史走向:为了防止福建沿海军民“据海谋反”,康熙帝下令将金厦、澎湖和台湾的百姓内迁到大陆,并封闭了当时的远东第一大港:泉州港。
从那时起一直到19世纪鸦片战争为止,长达余年的时间里,珠三角的广佛,成了中国唯一一口通商的地区。来自欧洲、南亚、东南亚、乃至新大陆的各种文化、食材源源不断地输入到这里,让佛山的饮食,呈现出既传统、又洋派的特征。
佛山著名的“桑拿鸡”、“桑拿鱼”,来源于英语sauna。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尚不知道“桑拿”为何物的年代,当地人已经懂得以这个词准确地形容汽锅蒸菜。并将之与本地最受欢迎的淡水鱼鲜和水禽结合,发明出兼具仪式感和滋味的吃法。
佛山的名吃“四杯鸡”,要用一杯糖、一杯豉油、一杯酒、一杯花生油来烹制。但其最灵魂的香料,是原产于南亚和美洲的“九层塔”罗勒,显然,它也是大航海后来到佛山的。后来,这道菜先后传到江西和台湾,被缩减了珠三角人爱吃的一杯糖,成为“三杯鸡“之后,成为最具影响力的中餐菜肴之一。
戊戌变法失败后,佛山人康有为流亡四十余国,吃遍欧美。在里斯本的时候,他发现当地一些菜名的发音和家乡话近似,于是写下了一段黑色幽默的话:
“今欧洲美食,皆称巴黎;然法国之食,皆出自西班牙;班之食学,又出于葡。然葡食实我所出,班食为吾孙,法食为吾曾孙,欧、美为吾云来。”
欧美各国饮食的爸爸是法国,法国饮食的爸爸是西班牙,西班牙饮食的爸爸是葡萄牙,葡萄牙饮食的爸爸是佛山——所以佛山是世界美食老祖宗。
回到当初的时间线来看,康圣人难免被讥为坐井观天、见识短浅。但今天,随着“食在广州厨出凤城”的广为传唱、世界美食之都的花落其家,佛山美食,确实正在吸引了全世界越来越多饕餮客们的目光。
如当地俚语:“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敢想敢做,这是佛山人的集体性格,也是佛山滋味的精神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