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求学5年,他自学会一手好中餐丨故事V

/:Jinsamnity

做饭时看自己的手,这哪像19岁的一双手啊。:)

斯克内克塔迪,纽约州内莫华克河南岸的一个古老城市。厨友

Jinsamnity(以下称“Sam”)的大学UnionCollege就坐落在这座因诞生了通用电气而闻名的城市里。

在这个硕士与本科共位学生的学校里,Sam这一级的中国学生有21人。十七八岁的年纪,远离故土、告别父母,只身来到一个从未涉足过的地方,心头难免会升起丝丝缕缕的思乡情。

自己捣腾出一点家乡味,在异国他乡也能求得一点慰藉。

△点击图片可查看菜谱

Sam初三毕业便从杭州来到美国,在他的脑海中,只有属于父母“马马虎虎”的家常菜和一些简单杭帮菜的味觉记忆。

刚到美国时,寄宿家庭提供更多的是美式三餐,偶尔的中餐也就是把各种罐头放进锅里炒一炒,加点酱油就草草了事。有段时间,网络上流行的大胃王视频激发了Sam自己做饭的兴趣,加上寄宿家庭里其他人早晨经常会起得晚,这也给了Sam大显身手的空间和机会。

一点点尝试,一点点进步,Sam逐渐在厨房摸出了一些门道。

“一个人在国外,有时候难免会有些失落无处排遣。在我11年级也就是高中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晚上回到家,家里人都没回来。肚子也有点饿了,我就去冰箱里找吃的,刚好还有几块鸡胸肉,我就开始思考这些东西要怎么去做。当时正好晚上也没什么事,就想尝试一点自己以前没做过的,比如加一点西式调料,将糖醋里脊的味道层次变得更加丰富化一点。”

△省时葱油脆皮鸡-点击图片可查看菜谱

大概也就是从那时起,Sam对做菜的态度从单纯的生活必需品转变为了一种治愈精神的方法,他开始享受这种在厨房里忙碌的感觉,享受将不同的食材进行搭配,调制出自己最喜欢的味道的过程。

Sam认为中国菜和西方料理从机理和根源上都是完全不同的。对中国菜评价不应离开“人”这个元素,人情味,烟火气,都与一道菜的好坏息息相关。

△饺子的12种包法-点击图片可查看菜谱

Sam不喜欢照搬别人的菜谱,即使是一些大师的菜谱,他也最多只会在准备配料时多一些留意。因为他觉得文字的传递始终是冰冷的,只有通过人的品尝,进行一点点味道的增或减,才能触及到中国菜真正的灵魂,即料理是百人百味的,不应被统一定义。

就像我们很多人在长大后都经历过的那种对童年某种味觉记忆迷恋的执着,最后遍寻不得,只能在内心深处长叹一口气,却也找不到可以怪罪或埋怨的东西。Sam认为中餐应该去挖掘这样的记忆。

△糖醋排骨-点击图片可查看菜谱

他喜欢邀请朋友品尝他做的菜,一方面自然是出于对朋友生活的关心和体贴,另一方面也是希望有朝一日,他能够通过某种味道,猛然间波动深藏在一个人内心深处,跨越时间和距离与过去的某个点相连的那根弦。

异国求学,免不了对家乡的思念。这种感情日积月累,在一日日的忙碌学业中一点点堆积,最浓情的时刻,莫过于在春节前夕达到顶峰。

对于中国人而言,春节无疑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时间节点,家人团聚,用四季所得精心炮制年味,抒发对岁时的感怀。而对于这些因学业而无法赶回家过年的留学生而言,年的喜庆,在距离和时差的冲刷下,总有几分孤零零的褪色感。

△辣子鸡-点击图片可查看菜谱

Sam的家,在除夕那天就成了身边所有中国留学生的心灵驿站。

花椒、八角、桂皮、香叶、干辣椒,各种香料混合煸炒,混杂出属于四川重庆的新年味道,热油接触菜品那一刻发出的“滋啦”一声脆响是除夕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热辣灵魂。

△水煮牛肉-点击图片可查看菜谱

将提前用清水泡过的牛尾冲洗干净,加入高汤文火慢炖,爽口的白萝卜里吸满了浓香的汤汁,在冬季里温润心神,是广东人心中离不了的女一号。

△萝卜仔排汤-点击图片可查看菜谱

看似朴素的凉皮,因着其晶莹剔透的外表,凉爽Q弹有嚼劲的口感,搭配一个肉夹馍,一瓶冰峰,就是每个老陕人心中年味的白月光;浓油赤酱、肉质软嫩又点缀以香菇和鹌鹑蛋的红烧肉是上海人公认的“上得年夜饭,下得家常菜”的心头好。

△快手红烧肉-点击图片可查看菜谱

油面筋塞肉、避风塘炒虾、烤排骨、茄子炖豆腐、泡菜炒肉……除夕夜Sam的厨房里仿佛浓缩了一整个中国版图。咸鲜纯正的鲁菜、菜式多样的川菜、量精而细的粤菜、讲究造型的苏菜、荤香不腻的闽菜、重油色火的徽菜...在万余公里外的异国他乡一间不算大的厨房里举杯共饮,欢聚一堂。

△香菇鸡肉腊味糯米饭-点击图片可查看菜谱

虽说都是些家常菜,精致程度可能无法与高档餐厅里的中餐相比较,但也许恰是这份朴拙而热闹的气质,才是同在异乡的朋友们所需的中国年的味道。

21道菜,代表21个不同地方的人共同奔赴同一个地方的愿景。在除夕的夜晚,伴着乡音,品着乡味,像一个完整家庭一样共享一年中的最后一个晚上。这是延续千年的习俗,是即使横跨万里,翻越山川陆地海洋也无法阻隔的力量。

△油焖笋-点击图片可查看菜谱

Sam对中华文化近乎虔诚的尊重和喜爱让他坚持春节在一年中的特殊意义。辛劳换来的团聚和共享,才是对一年忙碌最好的总结。“我已经在美国呆了好多年了,而我同学大多都是刚来的,我觉得让他们体会到家的感觉才是最重要的!”

Sam始终觉得自己来得早,就要多照顾身边的人。除了端午、中秋、除夕这样的传统节日以外,他在日常生活中也时刻提醒自己不忘照顾别人的责任。为感冒的同学准备萝卜排骨汤、在海鲜意面上撒上同学最喜欢的马苏里拉芝士、考虑到回民朋友而用牛肉代替猪肉做出的可颂,都是他对身边朋友的日常关照。

△冬天给同学熬的香菇鸡汤

除了中餐,Sam也一直在探索亚洲料理的温度感同西式料理视觉效果的结合。

“我喜欢中餐那种生动的温暖、法餐精致的摆盘、美式的随意简洁、意大利的悠久历史和西班牙丰富的香料运用。每一个国家的料理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韵。也许是因为出去走了走,所见的视野广了,才会这样开始做吧。尤其是遇到节日这种经常有感而发的日子,更会有很多的idea浮现在自己的脑海里。”

△点击图片可查看菜谱

以Sam最近刚刚做过的小羊排为例,羊排本身的处理方式是非常经典的法式料理方法,加入的蒜片则是他在日本旅游时体验到的,与羊排同时煎以吸收汁水,同时增加蒜片本身的香脆口感。

△创意小羊排-点击图片可查看菜谱

羊排搭配的三种酱汁,青桂香酱汁用的是意大利的Limoncello和中国的桂花蜜酒,Limoncello中水果的清甜香气搭配应季的桂花香氛为这道菜的时令感奠定了基础。

△黑椒牛仔骨-点击图片可查看菜谱

Sam受到中西文化的影响还体现在他的性格上。他有着东方含蓄而内敛的一面,处处为他人着想,话不多又好相处。

“我自己本不是一个爱笑的人,但是喜欢自己身边的人都是开开心心的。他们信任我,会和我聊天,跟我说心里话,我也就愿意做几个菜大家边吃边聊。大部分时候,其实他们并不需要我帮他们具体解决什么问题,单纯只是希望有个人能静静地听他们倾诉一些内心的苦闷。我很乐意成为这样一个人。”

△教福建学姐学做菜

但与此同时,他又拥有着一种更偏向西方气质的自信与活力。从高中开始,Sam就是学校各种体育社团的中坚力量,排球队,网球队,足球队,划船队的活动,都能发现他的身影。课下的讨论,他也是全班数一数二积极的人。

△校内ResidentAdvisor的活动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料理对于Sam的意义,那大概就如同他自己说的:“煮饭的时候,我最放松;吃饭的时候,食客最单纯。”在那一刻,也许双方都不需要有任何的言语,唯有一箸一餐便可连接彼此的心。

△老坛酸菜牛肉面-点击图片可查看菜谱

配图由被访者提供,

未经授权请勿随意转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1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