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洞的牛肉实惠又新鲜”“吃牛肉就到棠下五洞村”这些都是网上食客对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五洞村的评价。今年“五一”假期,五洞村各牛肉餐饮店持续火爆,迎来新一波“高峰”。
群众在五洞牛肉村欢聚,品尝美味牛肉。南方日报记者杨兴乐摄
五洞村面积约9.81平方公里,近年涌现出20多家大大小小的牛餐馆。五洞牛肉也成为蓬江区一块美食招牌。短短几年,这个曾经的穷村就火速“逆袭”为“网红村”,带动全村集体收入突破万元。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党组织。五洞村美丽“蝶变”,实现振兴,源于党建工作的赋能。近年来,在蓬江区、棠下镇的指导下,五洞村以党建为引领,凝聚干群合力,找准乡村产业发展方向,推动村内牛肉餐饮业升级发展,带动本村及邻村多名村民就业,为乡村注入发展新要素、新力量,有力撬动乡村振兴,改善村民生活。
组织振兴
“四议两公开”规范重大事项决策程序
最近,五洞村党总支部书记冯少咏很忙。自五洞村成为网红牛肉村后,时常会有媒体、部门负责人等到访,希望找到网红牛肉村的“发展密码”。冯少咏说,五洞村发展的关键就是,以党建为引领,走出自己“色香味俱全”的独特“风味之路”。
过去,由于历史原因和距离城区较远,蓬江有部分包括五洞村在内的乡村面临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青年人口流失、产业单一等问题。想要振兴乡村,亟须解决这些问题。
筑好堡垒,薄弱乡村才能脱胎换骨。蓬江区通过党的组织体系把强的干部、好的资源向薄弱村集聚,让基层组织脱胎换骨,以党建工作为群众点燃乡村发展的“灯塔”。五洞村的发展就是生动注脚。
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冯少咏介绍,五洞村严格规范党组织的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规范党员发展程序,配齐配强党组织班子。同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有效了提升了党的领导和重大事项决策程序。“最近,我们就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通过了党群服务中心和牛肉文化馆建设项目。”冯少咏说。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近年来,五洞村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村党总支注重联系群众,以“拉家常”的方式不断夯实群众基础。今年的换届选举中,五洞村新一届“两委”班子以8成以上的得票率当选,书记主任实现“三个一肩挑”,顺利完成村级换届,党员村小组长占比达30%,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均为党员。“党务工作越来越规范,我们和群众越走越近,群众也越来越支持我们的工作。”党员冯红玉感慨。
党群服务也需要坚实的阵地保障。为了优化阵地功能布局,提升阵地综合服务能力,五洞村对党群服务中心进行了扩建和升级改造。五洞牛肉文化馆也初步建成,内部设计已完成,正在进行装修。届时,五洞牛肉文化馆将以乡情串联干群关系。
升级改造后的五洞村党群服务中心。蓬江区委组织部供图
产业振兴
牛肉美食街带动千余名村民就业
每到饭点,五洞牛肉美食街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各牛肉餐馆的停车场内停满了来自佛山、中山、还有广州等地的小汽车。为提升食客口感体验,五洞村党总支经研究将一头全牛各个部位分布图及刷牛肉的时间图发给各商户,从一点一滴引领五洞村牛肉行业逐步走向品牌化。牛肉肉质新鲜,红润光泽,柔软有弹性。牛肉丸细腻嫩滑,入口即化。牛肉片鲜嫩,汤汁味鲜美浓郁,醇香满口,回味无穷。汤底清澈通透,汤与牛肉水乳交融……五洞牛肉以其味美实惠吸引着众多食客。
五洞牛肉。蓬江区委组织部供图
五洞牛肉美食街的发展,正是五洞村找准定位精准发力,加快乡村振兴步伐的成果体现。前几年,通过全面理清发展思路,五洞村党总支就摸准村民发展意愿,精准定位本村产业发展方向——牛肉餐饮业。
找准发展方向后,五洞村又找到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逐一击破,不断完善村内基础设施。针对牛肉街供电不足,影响商户营业的问题,五洞村积极对接蓬江供电局,累计投入近万元对五洞村电网进行升级改造,满足牛肉产业用电需求。针对农村环境短板,五洞村累计投入超万元,实施人居环境整治项目52个,改建约平方米停车场,对村道路进行硬底化,彻底打通与外界联通的“毛细血管”。针对农村厕所的问题,五洞村又新建(含拆建)5座,改建1座农村厕所,改善食客在村内的游玩体验。
五洞村设置趣致彩牛供市民游玩打卡。南方日报记者杨兴乐摄
与此同时,五洞村党总支还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在去年成功举办第二届牛肉节活动,在今年春节期间实施油菜花田打卡项目,大大丰富五洞牛肉的业态和营造良好的游玩氛围。为充分整合各类资源,提升经营服务水平,五洞村还成立了五洞村餐饮从业者联谊会,进一步强化牛肉街的行业规则,为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提供合力。在五洞村党总支的牵头下,年4月成立中共棠下镇五洞餐饮从业者联谊会支部委员会,党支部成立后将解决五洞村节假日交通严重堵塞的问题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第一个项目,联合五洞村党总支和相关政府部门召开协调会,共同商讨解决方案,早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一种美食带活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带活一片乡村。如今的五洞村已摇身变成蓬江区乡村产业振兴的新标杆,牛餐馆由3间扩展到20多家,形成颇具规模的“网红”牛肉美食街,成功带动本村及邻村多名村民就业。此外,五洞牛肉美食街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注重带动农民发展。五洞村在人流量较大的牛肉餐馆设置露天市场,为本地农民提供农产品展销的机会,让农户持续受益。
“在牛美食的带动下,村里人气旺了,产业丰富了,村民的生活环境也提升了不少,我们肯定支持。”五洞村村民谭荣钊希望,五洞牛肉的美食品牌能走的更远,五洞牛肉的味道能源远流长、滋润八方。
人才振兴
“粤菜师傅”培训乡村烹饪人才
产业兴旺,人才是关键。
“牛肉要选择组织细腻的雪花牛,煎肉时要先用大火锁水分,再用慢火煎熟,牛肉粒两面各煎60-90秒即可……”今年4月,由蓬江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主办的五洞牛肉“粤菜师傅”名厨大师进店培训交流活动在五洞村举行,广东省“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领衔人区溢培在向现场嘉宾们展示香麻牛肉粒的烹饪方法。
“通过与蓬江区人社局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我们举办了‘粤菜师傅’公益培训班,免费为本地村民提供系统烹饪培训,为牛肉街的发展壮大培养了更多的乡村烹饪人才。”冯少咏说,截至目前,已有13名村民通过培训班取得上岗资格。
蓬江区免费为本地村民提供牛肉烹饪培训。蓬江区委组织部供图
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同样离不开人才。做好基层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要做好人才的引进、使用、培养和激励。对此,五洞村不断加强后备队伍建设,通过拓宽选人视野,坚持多领域从致富能手、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等渠道物色新鲜血液,目前村委会储备的聘用干部4名,学历均在大专以上。“我们的储备干部都是从基层做起,他们会在基层的工作中不断熟悉、学习各方面知识和技能,我们也会对他们开展不定期的课程培训。”冯少咏介绍。
年轻人是乡村发展的希望和活力所在。在牛美食文化名片的带动下,越来越多年轻人了解、认识五洞,并选择回到村内发展。几年前,90后创业者黄家成就辞去原本的销售工作,回到五洞村和家人开设了牛肉餐馆。现在,黄家成的牛肉餐馆已经吸引了一批来自顺德、中山的食客。
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回流,冯少咏也期待,除了打好牛肉美食的产业基础,五洞村还将深入挖掘村内的文化、自然资源,留住更多的游客在村内游玩、消费,做好乡村旅游的大文章。届时,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五洞村将走得更远。
南方日报记者戴惠甜
冯庆才
南方日报记者杨兴乐(除署名外)
戴惠甜;杨兴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创造更多价值
本文来源:南方plus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