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丸子,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顺德菜。
顺德是粤菜的主要发源地之一。顺德菜是粤菜的代表广州菜(广府菜)的一个分支,是广东菜的重要支柱之一,甚至被认为是广东菜四系之一。与潮州菜、东江菜比较,顺德菜独具自己鲜明的风味特色:讲究火候,用料新鲜,尤其擅长刀功和粗料精做,追求原汁原味。著名美食家蔡澜也称赞顺德“人人都是美食家”。
一、起源于秦汉,辉煌至今的顺德菜
顺德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起源于秦汉,孕育于唐宋,成型于明代,兴盛于清朝中期,鼎盛于民国初年,辉煌至今。秦汉时期,大批中原人越过岭南,来到广东顺德,并将中原饮食文化同当地丰富农渔物产结合,成为顺德饮食文化的起源。当时,顺德先民擅长渔业农耕,形成杂食、食生、喜食河鲜的风俗。唐宋至明清时期,顺德逐渐发展为商业发达的岭南重镇,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镇”之一。
发达的经济,大大促进了顺德饮食文化的发展。唐代时,就有记载说顺德人天天鱼做菜,隔日鱼煲汤”。顺德地处珠江三角洲平原,是著名的物产丰富的鱼米之乡。顺德境内河道交错,人称”出门三步水”,鱼虾螯鳝极其丰富,近海地区出产号称”水三珍”的禾虫、虾春”、蟛蜞籽,贯通西江、北江的甘竹滩盛产鳊鱼、鲥鱼、鳜鱼、嘉鱼等名贵河鲜;河边、塘边的田基上广植香蕉、荔枝、龙眼、木瓜等岭南佳果;顺德还有远近闻名的黑毛节瓜、黑叶白菜、大头菜花等多种园蔬出口;众多养殖户大批饲养猪、白鸽、鹧鸪、珍珠鸡等禽畜;生产“滴珠(即把一滴牛奶滴在玉扣纸上,由于其表面张力大而宛若一颗珍珠,不泻散,不透纸)金榜牛奶;缫丝厂还提供副产品蚕蛹、蚕蛾……顺德菜材料广博,奇杂新鲜,飞禽走兽、蛇虫鼠蚁均可入馔,可谓物华天宝。这为顺德人的饮食烹调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此外,顺德菜中还有炒牛奶、双皮奶、九江煎堆、大良崩砂等一大批传统名点与菜式。发达的经济使当地人民生活殷实富足,劳动人民在农闲之时,比较注重饮食烹调,美食之风十分盛行,当地人的厨艺水平也得到了不断提高。很多达官贵人都到顺德聘请掌厨的名家巧手,顺德顺理成章地成为粤菜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至20世纪20~40年代,顺德菜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涌现出众多的名楼名店,如得心斋、三品楼、英聚、天海等。有不少顺德名厨还将酒楼开到了广州和香港等地。顺德共有大良、勒流、伦教、陈村、乐从、北溶、龙江、杏坛、均安、容桂十个行政区划,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独有的特色美食:大良有炒牛奶、双皮奶、野鸡卷、污漕鸡、阿二靓汤、粥底火锅;勒流有菊花水蛇羹、黄连烧鹅;伦教有伦教糕、羊额烧鹅、羊额狗仔鸭;陈村有陈村粉;乐从有金猪玉叶、八宝扣金鸭、御鼎飘香;北深有碧江虾仔云吞、钵仔禾虫;龙江有集北水蛇粥、煎堆、东头村烧肉;杏坛有八宝酿鲮鱼、河鲜;均安有吊针鸡、均安鱼饼、均安蒸猪;容桂有鸡仔饼、四基猪肝粥、穗香围大头菜,均遐迩闻名。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年以后,顺德的美食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弘扬与发展。顺德菜不断吸取中国各大菜系的精华,广泛借鉴西方美食之所长,不断创新,创造出清香鸡、水鱼炖翅、清蒸苏眉头腩、金榜牛奶炒龙虾球、金丝芋茸酥、蜂巢角等一大批新菜式、新美点。各类酒楼食肆更是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可以说,顺德是美食之乡,是“凤城厨师”的摇篮,富有特色的顺德菜系也令顺德的美食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弘扬与发展。
二、清爽真味原生顺德菜
顺德菜以丰富多样的制作物料著称,注重选料新鲜、天然,就地取材,力求用料大众化,选择当地、当季的新鲜蔬菜等入馔,如蒸嘴、酿辣椒、煎鱼饼、炒蚕蛹、琵琶鸭、四杯鸡等,都是选用当地盛产的鱼类和禽畜。在制作上,南北菜、中西菜技法并用,讲求烹调的火候,综合运用各种烹饪技艺,力求达到最佳的造型和口感,以可口、鲜嫩、爽滑为特色,力求保持原汁原味,讲究清润滋养。顺德菜能在粤菜中独树一帜,靠的是以“清、鲜、爽、嫩、滑”为特色,做到色、香、味俱全。
重视蒸、焖、焯、炒、炖、煎、煸等烹调技法的综合运用,讲求配料、刀法以及摆设的高雅悦目。更为可贵的是,顺德人不断改革创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不断创新菜顺德菜以丰富多样的制作物料著称,注重选料新鲜、天然,就地取材,力求用料大众化,选择当地、当季的新鲜蔬菜等入馔,如蒸鱼嘴、酿辣椒、煎鱼饼、炒蚕蛹、琵琶鸭、四杯鸡等,都是选用当地盛产的鱼类和禽畜。在制作上,南北菜、中西菜技法并用,讲求烹调的火候,综合运用各种烹饪技艺,力求达到最佳的造型和口感,以可口、鲜嫩、爽滑为特色,力求保持原汁原味,讲究清润滋养。
顺德菜能在粤菜中独树一帜,靠的是以“清、鲜、爽、嫩、滑”为特色,做到色、香、味俱全。重视蒸、焖、焯、炒、炖、煎、煸等烹调技法的综合运用,讲求配料、刀法以及摆设的高雅悦目。更为可贵的是,顺德人不断改革创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不断创新菜式,
令旧菜焕发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