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肇迹于晋,得名于唐”。早在秦汉时期,这里已成为颇具规模的农渔业民聚居村落,乡人称为“季华乡”。唐贞观二年(公元年),因在城内的塔坡岗上挖掘出三尊佛像,遂立石榜称“佛山”而得名。宋朝元丰年间推行保甲制度,乡分都堡,佛山堡为季华乡之首。明清年间,佛山与湖北的汉口镇、江西的景德镇和河南的朱仙镇并称我国的“四大名镇”。
佛山著名的东华里,原名“伍杨街”,以清初聚居此地的杨族和伍族姓氏命名,其后两族相继衰落,房产逐渐转卖与他姓,至清乾隆年间更名为“东华里”,嘉、道年间,迁入骆氏家族,该族的骆秉章当时在朝中为协办大学士、四川总督,曾对该里后半段北侧宅第大加修葺改造,屋宇更为规整美观。清末时,华侨富商招雨田家族迁入该里,并将其东华里中段南侧的宅第进一步改建装修,遂成目前之面貌。
地处珠三角腹地,毗邻港澳,东接广州,南邻中山的佛山,不仅是广东的历史名城,其优异的地理位置,也造就了当地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
佛山酝扎蹄
佛山酝扎蹄有两种形式,一是用整只猪手酝制而成;一是用猪脚开皮,抽去脚筋和骨,再用猪肥肉夹着猪精瘦肉包扎在猪脚皮内酝制。所谓酝,就是用慢火煮浸。由于后者是用水草扎着来酝制,所以名叫“扎蹄”。
乐平大包
在普通人看来,“大包”与“小包”的制作方法一样,是异曲同工的,只要在做小包点的基础上多加一些面粉、猪肉等材料就可以做出美味可口的“乐平大包”。其实制作“乐平大包”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正因为有一定的制作难度才显得它的珍贵。
高明濑粉
高明濑粉在一条横街内毫不起眼,但每天都会有不少食堂来批发濑粉,只因这里的濑粉好吃又便宜,还有多种搭配。逢年过节或喜庆的日子,高明人餐桌上少不了濑粉,多少年来,高明濑粉作为传统食品成为高明人饮食习惯不可划缺的一部分。
盲公饼
有很多没来过佛山的人,就已经知道盲公饼是佛山的名特产了,并且知道它出于一位盲公之手,已有多年的历史。盲公饼之所以驰名天下,主要是它的独特。而它的独特不仅是原料上乘,而且配制手法极为精妙。其原料以糯米为主,食糖、花生、芝麻、猪肉等为其主要配料。其饼心的制法最为精巧,用幼细白糖腌藏数月后,才取出配制,吃起来甘美酥脆,回味无穷。
柱侯鸡
柱侯鸡是佛山传统名肴,已有近百年历史,为清代佛山三品楼餐厅厨师梁柱侯所创制。风味特点:骨软肉滑,豉味浓郁。
应记鲜虾云吞面
佛山应记鲜虾云吞面始创于年,以其独特的制作和风味,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其面条的制作选用上等面粉,沿用传统人力过扛方法压制,专人制作,面条韧性均匀,条子粗细适中,入口爽中带滑,蛋香浓郁。鲜虾云吞主要原料为上肉,鲜虾肉、冬菇粒、香料、味料等。上汤则用猪骨、地鱼及相关原料,按传统方法老火熬制,汤味香浓。
顺德美食
顺德,早在清代,就有“凤城食谱”的名目,菜式烹饪成为粤菜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人称道“顺德乳蜜之乡,言饮食,广州逊其精美”(梁介香《凤城梦游录》)。及至近世,“食在广州,厨出凤城”的说法,得到外界公认;广州、香港、澳门以及海外粤人聚居地的酒楼餐馆,多喜标榜“凤城(大良)名厨”以广招徕。顺德厨师特别擅长清蒸河鲜(海鲜),小炒菜式也很到家,充分体现鲜、嫩、爽、滑、香的特色。
石湾玉冰烧
石湾玉冰烧酒历史悠久,始于清道光年间(年)的陈太吉酒庄,是广东迄今仍在原址生产的百年老字号。
相传,清光绪二十一年(年),陈太吉酒庄第三代传人陈如岳发现了在太吉米酒中,添加肥肉对提高米酒的酒香、酒味、酒液澄清度有很大作用,并以此创造了石湾玉冰烧酒肥肉酝浸,缸埕陈藏的独特米酒酿酒技艺。当时民间将蒸馏的米酒俗称为烧酒,陈如岳受此启发,创造性地把这种新工艺米酒取名为肉冰烧。又因肉字不雅,而粤语上的肉字与玉字同音,且浸在酒中的肥肉呈白玉色,于是就把肉字改为粤语同音的玉字。经过浸泡肥肉的米酒清澈透明,显得冰清玉洁,所以确定以玉、冰、烧三字为酒名,这便是玉冰烧名称的由来了。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